第二十八章(第3/4页)

前411年夏季,最死硬的寡头派排斥亚西比德,认为他“不适合”参加寡头制政府,此后亚西比德向在萨摩斯岛的雅典人做了一些提议,从中可以窥见色拉西布洛斯可以接受的对民主制的限制是什么。当时亚西比德的建议是在四百人议事会通过暴力建立寡头政权之后,将其解散,并恢复旧的五百人议事会;他还要求停止向为公共机构服务的人发饷,这意味着贫穷雅典人不能再担任官职;另外还要建立五千人的政治实体,将完整、积极的公民权仅限于重步兵阶层或地位更高的人。

因此,色拉西布洛斯在当前一定愿意接受这些条件,但不接受更狭隘的四百人议事会。最适合描述色拉西布洛斯立场的是“温和派”这一传统说法。这个词在前411年指的是将战争胜利视为高于一切的人,即便胜利需要雅典民主制做出让步。

真正的寡头派

但其他一些与亚西比德谈判的人就是真正的民主制之敌了。他们也有很多种类,都希望以某种形式的寡头统治永久地取代民主制。这个阴谋集团的两位成员是普律尼科司和派桑德,他们都曾是蛊惑民心的流氓政客。战争结束几年后,一位雅典演说家指控这两人之所以协助建立寡头统治,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因对雅典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而遭到惩罚。但我们不能确定,私人的考虑是否也是让这些先前取悦民众的民主制政客参与寡头派阴谋的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他们不愿意为了赢得战争而将亚西比德召回。普律尼科司始终反对他回国,“并且表现出他自己是最希望实行寡头统治的人……他开始工作后便表现出他是最可靠的人”(8.63.3)。派桑德很快开始反对亚西比德,并成为最凶暴、思想最狭隘的寡头派领导人之一。他提议建立四百人的寡头政府,并在推翻帝国境内各民主制城邦和雅典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寡头统治倒台之后,他投奔了斯巴达人。

当在萨摩斯岛的“三列桨座战船船长和最重要人士”派代表去找亚西比德的时候,派桑德和色拉西布洛斯可能都是这个代表团的成员。在会议上,亚西比德承诺“如果他们不保留民主制,波斯国王会非常信任他们”(8.48.1),就可以将提萨弗涅斯和波斯国王拉到雅典阵营。亚西比德运用他的巧言善辩消除了温和派的犹豫不决。“不保留民主制”可以用既适合温和派也适合寡头派需求的方式来阐释,而“以寡头制代替民主制”则不能做这样弹性的解读。

领导人们下一步应当做的是让“合适之人”宣誓合作,组成一个可以正常运转的政治实体。这个群体可能包括参与米利都军事行动的重步兵,但色拉西布洛斯也在其中,说明这不仅仅是一个寡头派密谋。这个新群体将萨摩斯岛的雅典人召唤起来,“公开告诉大家,如果他们召回亚西比德,并不再由民主制政权统治,那么波斯国王将成为他们的朋友,为他们提供金钱”(8.48.2)。普通士兵不知道这个群体的某些成员在密谋建立一个狭隘而永久性的寡头政权,群体内部的色拉西布洛斯等人也不知情。

修昔底德将集结起来的士兵和水手称作“暴民”,这些“暴民尽管在当时对这样的局面有些恼怒,但还是陷入了沉默,因为从波斯国王那里得到报酬听起来很诱人”(8.48.3)。修昔底德对雅典士兵和水手做如此描述是不公平的。就像他对前415年群众普遍支持远征西西里岛的解释一样,他在这里也声称贪婪是雅典人的唯一动机,尽管事实上肯定有更复杂的情感和考虑在起作用。前412年和前411年,这些人和他们的家人以及他们的城市已经受到威胁;在随后的年月里,他们的行为也一再证明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雅典民主制的忠诚。

普律尼科司反对亚西比德

正式决定此事的时间到了之后,在领导人会议上,除了普律尼科司之外,大家都愿意接纳亚西比德。普律尼科司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即亚西比德或其他任何人能够将波斯人拉拢到雅典阵营。他也不认可这样的说法,即放弃民主制有助于保全雅典帝国。他不认同阶级斗争和关于政体形式的内部争端的重要性,而认为自治权压倒一切。他警告说,雅典的任何盟邦“都不愿意被奴役,不管奴役它的是寡头政权还是民主制政权;而是希望得到自由,不管给它自由的是寡头政权还是民主制政权”(8.48.5)。

除了这些考虑之外,普律尼科司坚持主张亚西比德是不值得信任的。政体的安排对亚西比德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他关心的仅仅是安全返回而已。他回到雅典城之后会引发内战,导致雅典毁灭,因此绝不能允许他回国。即便遭到了这样的强烈反对,雅典领导人毕竟急于找到改变城邦命运的办法,因此这次会议还是决定接受亚西比德的建议。他们指派派桑德领导一个使团去雅典,在那里尝试就迎接亚西比德归国的问题进行谈判,并消灭现行的民主制政府,争取提萨弗涅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