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2/6页)

克里昂到达山顶之后,发现安菲波利斯城墙上没有部署士兵,也没有守军从城里冲出来攻击他。修昔底德说,克里昂承认自己没携带攻城器械是个错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若有攻城器械,现在就可以打进城去。至于修昔底德怎么会知道克里昂的打算,这就很难说了。克里昂在此次战役中阵亡了,因此不可能是他直接告诉修昔底德的;在差不多二十年后修昔底德著书立说时,可能为他提供信息的雅典军人知道克里昂的想法,但也很可能带有偏见。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克里昂的推测,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低估了伯罗奔尼撒军队的实力,并愚蠢地将自己的军队置于危险之中。事实上,当伯拉西达看到克里昂从爱昂北上并与安菲波利斯城内的克里阿利达斯交手时,伯拉西达不敢进攻,因为他判断自己的部队即便数量上不输于敌人,质量上也不如对方。克里昂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侦察任务,并安全返回爱昂。

安菲波利斯战役

伯拉西达希望速战速决,因为他无法得到斯巴达或柏第卡斯二世的财政和物质支持,所以他的地位一天天衰弱下去,而克里昂很快将得到色雷斯和马其顿部队的支援,力量将会猛增。伯拉西达将部队留给克里阿利达斯指挥,自己挑选了150人,“打算抢在雅典人撤走之前即刻发动进攻,因为他觉得等到敌人的增援部队抵达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攻击孤立的敌军了”(5.8.4)。作为诱骗克里昂落入陷阱的计划的一部分,他开始大张旗鼓地执行大战之前的献祭,并派遣克里阿利达斯的部队到安菲波利斯最北面的城门,也就是色雷斯门(见地图16)。伯拉西达威胁着要从那座城门攻击克里昂,这样就可以迫使克里昂南下前往爱昂,从而经过安菲波利斯东面的城墙。雅典军队从城墙边上经过时,因为看不到城内的情况,所以会误以为自己很安全。事实上,伯拉西达打算用自己精挑细选的精锐部队从南门出发,攻击敌人。雅典人遭到出乎意料的袭击后,会推断斯巴达全军都跟着他们从北门到了南门,因此就会集中力量对付面前的敌人。与此同时,克里阿利达斯将率领主力部队从色雷斯门赶来,包抄雅典人的侧翼。

克里昂似乎率领了一支小部队去侦察安菲波利斯北方或东北方的地形。他得知敌军集中在色雷斯门,而大多数雅典人已经在那个位置的南面,于是决定谨慎地撤往爱昂,因为他从未打算在援军尚未抵达的情况下与敌人正面交锋。

据修昔底德记载,在斯巴达人发动进攻之前,克里昂判断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撤退,于是发布了撤军的命令。为了保障撤退队伍的安全,需要其左翼做一个复杂的调动,但这个调动需要一点时间。克里昂自己待在右翼最危险的地方,催促右翼调转方向以便向左推进,因此右翼的右侧没有遮挡,非常脆弱。这个动作,或者说是没能将其与左翼运动协调起来的错误,导致了混乱,行军秩序被打乱了。伯拉西达放任雅典人左翼前进,抓住了对方的这个战术失误,发动了进攻。他率军从南门狂奔而出,猛攻雅典人中路,将其打得措手不及。雅典人“被他的大胆惊得目瞪口呆,看到己方秩序混乱,转身就逃”(5.10.6)。就在这个时刻,克里阿利达斯率军从色雷斯门杀了出来,猛扑雅典人侧翼,使其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左翼的雅典士兵们加紧奔向爱昂,而右翼的士兵们(克里昂亲自指挥这一翼)勇敢地坚守着。据修昔底德说,始终不曾打算留下作战的克里昂“拔腿就跑”,但被一名米金努斯轻盾兵用标枪杀死。尽管有人指控克里昂怯懦,但证据却不足以支持这样的控诉。克里昂并没有和左翼一起逃跑;他留在了后方(那是一支败退军队里最危险的地方),因为他是被一支从一段距离之外投掷的标枪杀死的,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后背中枪。正如斯巴达人在他们的士兵被困斯法克特里亚岛时所说:“若是一支标枪便能摧毁勇士的斗志,那一定是非常了不得的标枪。”至少与克里昂同时代的雅典人相信他在安菲波利斯打得非常英勇。他和那些与他并肩作战的士兵们后来被安葬在凯拉米克斯,即享有荣誉的阵亡将士的长眠之地。既然他的同胞们都不怀疑他的勇气,我们也不应当怀疑。

尽管克里昂捐躯沙场,但他的部下坚守下来,勇敢地拼杀。敌人在投入标枪兵和骑兵之后,才将他们击溃。雅典骑兵似乎被留在了爱昂,因为克里昂不曾打算或预料到会与敌交战。约有600名雅典人阵亡;斯巴达方面仅有7人死亡,但其中包括伯拉西达。伯拉西达被抬离战场时还有呼吸,在得知自己赢得了最后一场战役之后才合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