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罗斯袋形阵地(第6/8页)

4

到3月31日中午,莫德尔从鲁尔地区发动的拼死进攻,已在美军第三装甲师的战线上打开了八英里长的缺口——切断了理查逊和霍根特遣部队。第三装甲师所属军的指挥官“闪电乔”·柯林斯对此一无所知。但是,他刚刚从俘虏的口中获悉,德国人将对他的左翼发起反攻。他立即给老朋友辛普森将军打了一个电话。柯林斯迫切需要支援——即使不得不从属于另一个集团军群的集团军那里得到。

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原计划在几天后去同布雷德利的第十二集团军群会师——而这将缝合鲁尔袋形阵地(10)。但是,柯林斯告诉辛普森,蒙哥马利前进得太慢,必须尽快会师,否则德国人就会“向帕德博恩方向突围”。

“比尔,我很担心,”柯林斯说,“我的战线太长,兵力却又太少。”他要求辛普森从第二装甲师抽调一支战斗部队,并立即派其向帕德博恩前进,“我也会派一支战斗部队去跟他们会合。”

辛普森没跟蒙哥马利商量就答应了柯林斯的要求。傍晚时分,他的第二装甲师开始向南急驰而去。队伍的排头附近,是第六十七装甲团E连的指挥官威廉·杜利中尉。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执行一个重要任务,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要赶向哪里。上司只简单地命令他朝利普施塔特迅速推进,那是位于帕德博恩以东二十二英里处的一座城镇。夜色浓重,尽管不时可以听见远处传来手提冲锋枪的射击声,但他却什么也看不到。实在太紧张了。南边持续不断地传来猛烈的炮声,以致坦克都因震动而晃了起来。那是鲁尔城内战斗的炮火。

但是,杜利的连队只遇到了手提冲锋枪和轻武器的零散抵抗。到复活节早上六点,他们已行军五十英里,抵达了利普施塔特。步兵踉踉跄跄地走下半履带式装甲车,清空了遇到的第一排房子,然后便冲进了城里。这时,一辆德国坦克出现了,向第一辆美国坦克开了火。幸运的是,炮弹从炮塔右边擦了过去。随即,德国坦克便逃走了。又往前走了一段,美国部队的坦克撞上了堆在路上的一些水泥块,但是突然跑出来一些百姓,把水泥块挪走了。

一排排长唐纳德·E.雅各布森少尉奉命进城:有一个步兵班被困在了一座医院里,需要援助。雅各布森命令部下登上坦克,向城里出发。他们刚刚靠近医院,就有三十几个德国人举着手从里面走了出来。雅各布森叫他们也上了坦克,然后继续开向城里,一心想打一仗。到了利普施塔特的另一头时,他看见几辆坦克正从东面开来,刚要开火,却认出这是第三装甲师的M5型坦克。

这时是下午一点,整个莫德尔的集团军群,总共约三十万人,都被包围在了德国的最后一个工业区内。然而,对于完成这一史诗般会师的美国人来说,这只是普普通通的又一天。他们彼此开着下流的玩笑,为不必在这里打仗而松了一口气。

直到聚集在一座教堂附近的摄影师和通讯记者拥上来采访他时,雅各布森才意识到了刚刚所发生的一切的重要意义。然后,他想到:这些真正浴血奋战的人竟是如此茫然无知,实在是太让人吃惊了!

这一天,艾森豪威尔把柏林留给俄国人的决定仍是令丘吉尔最为不安的事。但是,首相担心的是,除非就此打住,否则,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必然导致不快的结果。不过,他还不想结束讨论这一问题。

他折中地给艾森豪威尔发了一封通情达理的友善的电报:

再次感谢您如此善意的电报……然而,现在我更加重视攻占柏林的问题,这座城市现在可以手到擒来。莫斯科给您的回电在第三段说道:“柏林已失去了昔日的战略重要性。”这应从我所说的政治方面来理解。我认为,在尽可能靠东的地方同俄国人会师非常重要……

然而,和前几封电报一样,这封电报并没有对艾森豪威尔起到什么作用。他是那么坚持自己的计划,那么真诚地相信自己计划的军事正确性,以至于甚至“准备将其出版”。

当凯塞林回到他设在图林根森林中的战斗指挥部时,他的参谋长维斯特法尔报告说,元首总部刚刚来了新的命令,要求莫德尔把鲁尔作为一个要塞来守卫——不得试图撤离。

凯塞林简直难以相信。最高统帅部难道不知道吗?陷入重围的鲁尔食物匮乏,仅够全体军民吃两三个星期。此外,艾森豪威尔不会对鲁尔有任何战略兴趣:他的目标在东边更远的地方。

西线已不再是一条战线。北面的布拉斯科维茨已被粉碎;南面的豪赛尔同样也已被摧毁,他的余部分散在各处,混乱不堪;中部的莫德尔命运已经注定。凯塞林的整条战线已经人间蒸发了。从现在起,只能采取牵制性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