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无法挽回面子的“摊牌”(第2/11页)

范佛里特“摊牌作战”的进攻目标就是上甘岭地区。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五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敌人称之为“铁三角”)的中央,地势险峻,海拔1061.7米,是中部战线的最高峰。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主峰东南约4公里处。其左右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岭,恰似一个马鞍,两端高,中间低,南北两端相距仅100多米。南端537.7高地,被南朝鲜军控制,北端为志愿军控制的537.7高地北山。因志愿军曾以冷枪冷炮大量杀伤敌人,敌人又称537.7高地北山为“狙击兵岭”。右前方是597.9高地(即美国人所称的598高地),由于它形似一个大三角锥,敌人称之为“三角山”,与敌占之金化东北2公里处的鸡雄山相距不过400米。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是五圣山主阵地前的两个连的支撑点,分处上甘岭两侧,互为掎角,总面积3.7平方公里,正面宽2.5公里。这两个高地阵地突出,直接威胁着敌之金化防御。

担任五圣山这一战略要地防御的是志愿军秦基伟指挥的第15军。当时,第15军第44、第29师各一个团刚刚结束全线战术反击。秦基伟决定让第45师遂行反击注字洞南山的任务,反击的时间定在10月18日。

2 金化攻势

范佛里特宣布:金化攻势开始了!这是一年来联军向中国军队主要防线所发动的一次最猛烈的进攻。

“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于10月14日在汉城宣布:金化攻势开始了!这是一年来联军向中国军队主要防线所发动的一次最猛烈的进攻。……”美联社记者于当天向全世界发布了这条消息。

对这次作战充满信心的范佛里特已经忘记了克拉克的训令,对该行动只做例行的新闻报道。而且,范佛里特还将这次行动冠以“最猛烈的进攻”,而不是他向克拉克汇报时所说的一次小规模的行动。

范佛里特的“牌”于这天凌晨3时30分摊开。随着詹金斯少将的一声令下,“联合国军”的280门大炮和40多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将成吨的炸药倾泻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顷刻间,上甘岭方圆几公里内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5时30分,美军第7师第31团和南朝鲜军第2师第32团及第17团一个营共7个营的兵力,在30余辆坦克的引导下,分六路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阵地发起进攻。

道德洞志愿军第15军指挥所,墙上悬挂着大幅地图《平、金、淮地区第15军防御部署及敌军态势图》。军长秦基伟、副军长周发田和参谋长张蕴钰都将眼睛紧紧盯着地图,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不时地传来志司、兵团和各师的消息。道德洞是个小村庄,位于上甘岭北边20来公里的一道山梁的中部。

第15军已做好了对注字洞南山的作战部署,没想到敌人会在上甘岭方向发起攻击。秦基伟后来回忆说:“敌人用这么多兵力攻击上甘岭,在事前没有估计到。我们准备应付敌人3~4个师的进攻,是在西方山方向。”

敌军以一个排至一个营的兵力采取多路多拨的方式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冲击,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余枚,战斗异常激烈。

坚守597.9和537.7高地北山的第45师第135团第9连和第1连在缺乏炮兵支援的情况下,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阵地工事,使用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等武器顽强抗击。

“敌人进攻的企图是:攻占上甘岭,进而拿下五圣山,解除我对敌金化防御的威胁,改变金化防御态势,并配合停战谈判。”秦基伟分析说。

经过短暂的讨论,第15军果断地决定:

一、即报兵团、志司批准,调整第45师部署,停止对注字洞南山的反击,集中兵力、火力于五圣山前沿—上甘岭方向;

二、各级指挥所前移:第45师指挥所由真莱洞移至德山岘,第133团指挥所由德山岘移上所里北山……

三、由135团团长张信元负责指挥597.9高地战斗;由133团团长孙家贵负责指挥537.7高地北山战斗;134团团长刘占华在师指挥所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师炮兵群由第45师副师长唐万成及军炮兵室副主任靳钟统一指挥。

敌军的炮火太猛,惊心动魄的轰响声中,前沿两高地坑道里的步话机员大声呼叫着营指挥所,电话线经常一断就是好些节。刚接好这头,一排炮弹下来,那边又断了几节。

电话班副班长牛宝才和步话机员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穿梭巡回在阵地之间的山梁上,一次又一次架设起电话线。幸好牛宝才储备了大量的电话线,在来不及接头的情况下,他就用拉新线的办法,保障线路畅通。

副团长王凤书带着新的作战部署来到第1营指挥所,准备下达一道新的命令,刚说了几句话,电话没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