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革命和干涉(第4/7页)

不久之后,鲁登道夫又犯下第二个大错误。11月初,德国决定从1915年驱逐俄国人所获得的土地中拿出一块土地,建立波兰王国。鲁登道夫不是这个计划的始作俑者,由别人提出这个想法,他抓住这个想法后强力推行,而且是不顾首相贝特曼和其他政府官员的反对。从这点看,建立波兰王国与比利时充军运动非常类似。德国此举有深刻动机,波兰人被俄国占领,处于分裂状态已经长达几代人,波兰王国是德国人送给波兰人的礼物,德国期望波兰人能感激德国人,从而使波兰人渴望与同盟国一起战斗。这个计划的提出者为了吸引鲁登道夫接受建议,声称能立刻征募5个师的波兰新兵与俄国打仗,也许最终能征募到100万人。此时,不顾一切想征募新兵的鲁登道夫,无法听进比他更了解波兰人心理状态的人士的意见,猛扑向那幻想中的波兰兵源。

这个计划注定要失败。长期的沙皇统治使波兰农民痛恨服兵役。德国承诺的“王国”是一个十分含糊的概念,太虚假,难以吸引任何人为德国打仗卖命。这个王国大战结束后才建立,国王并不是斯拉夫人,而是一个德国人。此外,王国的领土只是原俄国统治下波兰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被德国和奥地利吞并。还有一些土地本不是波兰人的传统领土,而是从俄国剥离而出的。王国的军队处于德国的指挥之下,德国不许王国在不经德国同意的情况下与别的国家建立条约。

这样的安排极为荒谬,其结果一望而知。整个波兰只有几千人应召人伍,组成了几个营的兵力,没有上一次战场,在大战结束前就解散了。这个事件虽然有趣,但它却有灾难性后果。1916年的夏天和秋天,首相贝特曼向彼得堡发送多个试探性的建议,探讨单独签署和平协议。俄国的回应较含糊,沙皇尼古拉没有兴趣,但还没有给予彻底的回绝。鲍里斯·施蒂默尔在这段时间里担任彼得堡政府的首相和外交大臣(虽然他多次被控告反英拥德,但竟然能担任两个高级职务。俄国皇室中一直有拥护德国的派别,大战都进行了两年了,这个派别还存在)。俄国人的自信心在失去波兰后受到打击,陷入忧伤之中。彼得堡政府一直把波兰视为俄国在欧洲的安全需要,失去波兰深深地威胁到了俄国人的安全感。德国宣布建立波兰王国,就等于宣布波兰再也不能成为俄国的一部分。于是,德国就失去了与沙皇俄国建立单独和平条约的可能性,而德国当时迫切需要与俄国停火。德国的举动引发俄国各界的不满,使得俄国革命后的临时政府决定继续与德国打仗。从长远来看,德国削弱了俄国临时政府的力量,实际上变成了为布尔什维克上台铺路,那样的结局给俄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要比给德国带来的多。鲁登道夫在这个问题上也犯了错误。

值得为鲁登道夫说一句公道话,他曾介入外交事务,闯入政治领域,甚至干预工业管理,他这样做的动机似乎不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而是为了打赢战争,他对德国统治体系的惯性和无能感到异常失望。他曾对皇储威廉悲痛地说:“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但是必须有人去做。如果我不做,没有人会去做。”

德国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在1917年前3个月中没有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最初的事件是德国决定恢复无限制的潜艇战,在这件事之后,德国又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实践证明这些错误的后果非常严重。最严重的后果是美国向德国宣战,假如当时领导德国的政府是一个更有能力的政府,这个严重后果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亚瑟·齐默曼(Arthur Zimmermann)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接替戈特利布·冯·贾高成为外交大臣,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因为感觉贾高太倾向于支持贝特曼而将贾高解职。齐默曼并非毫无经验之辈,也非自私自利之徒;大战前,他拒绝担任外交大臣一职,因为他不想与德国议会打交道,不愿应付伴随外交大臣一职而来的漫长令人头痛的工作。他很有魅力,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喜欢他,包括美国驻柏林大使,这位美国大使本不喜欢德国,也不喜欢德国人。但是,齐默曼恰巧是那种过度自信的人,他能把一种自己本无任何有用经验的专业,当作自己最熟悉的专业来看待。大战爆发前几年,他从远东回德国,需要坐火车跨越美国大陆,他在旧金山和纽约停留了几天。后来,他把自己当作美国问题专家,许多从来没有跨越过大西洋的德国人相信他的说法。这些德国人宁愿忽视德国驻美国大使发回的警告电报。约翰·冯·伯恩斯托夫伯爵(Count Johann Heinrich von Bernstorff)担任德国驻美国大使已经8年,他知道曾经爆发内战的美国绝非可以随便嘲弄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