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寻找新战场(第5/9页)
虽然德国人成功地阻止了法国人无休止的捶打,但是还是在战略方面有分歧。德国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使拥有不同战略思维的人坐在一起讨论不同的战略取向。作为德国军事首领的德皇,极少召集手下人开会讨论分歧,于是分歧便在德军最高统帅部里滋生腐烂。没有清晰的政策形成机制,却只有以卑鄙的手段陷害和无休止的争吵。那些想集中兵力打赢西线的人用小孩子惯用的伎俩削弱和诋毁持不同意见的同事(例如,法金汉把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名字从东线大捷战报中删除)。“东线人”不仅以类似的方式反击,还耍阴谋设法让德皇撤法金汉的职。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德皇自己不发挥领导作用,也不许别人发挥领导作用。所以,危机不可避免。德军最高统帅所经历的危机不是一次,而是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发出的一系列危机。
法金汉的战略极为含糊。他希望赢得西线的胜利,同时也希望俄国人能坐下来谈判。他先拒绝帮助康拉德发动冬季攻势,后来又拒绝将自己新成立的但尚未分配的部队供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在东线使用,于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宣布将自己的第九集团军的三个半师调遣去支持康拉德。在任何军队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做法都可以被认为是在违背军令。按照普鲁士军队的传统和标准,这也是令人震惊的举动。法金汉向德皇抗议。兴登堡也向德皇递交自己的抗议书,谋求德皇的支持。双方为争夺德军战略控制权混战在一起。
法金汉采取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反击兴登堡,但他彻底激怒了对手。他利用自己既是总参谋长又是战争大臣的身份做出一项安排,他宣布兴登堡调往康拉德的部队被任命为新南方集团军。这个新集团军由亚历山大·冯·林辛根将军(General Alexander von Linsingen)领导,此人是法金汉的亲信,林辛根不向兴登堡报告,而是向法金汉报告。鲁登道夫被任命为林辛根的参谋长。法金汉用这个安排分裂了大战以来唯一取得胜利的德国集团军,削弱了集团军领导的权力。
拒绝执行命令行不通,鲁登道夫准备去南面。出发前,他与兴登堡一起草拟一份给德皇的电报,在兴登堡的要求下签字。“我已经与我的参谋长形成密切的关系,”电报说,“他变成我的真正助手和朋友,不能被别人取代,我对他有最彻底的信任。陛下从战争史中知道,这种密切的关系对部队的正常运作有多么重要。”在近乎直接批评法金汉的行为后,电报最后说到鲁登道夫的新工作安排“虽然新但其行动范围较小,与将军的实际能力不符”。电报以卑下的语气结尾:“我冒昧地请求我的同志在南方的任务走上正轨后能迅速回到我的身边。”
电报发出,鲁登道夫走了。几小时后,他就与南方集团军的林辛根、奥匈帝国的康拉德坐在一起讨论兵出喀尔巴阡山脉的最终安排。鲁登道夫是个足智多谋的战略家,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即使卷入了最恶毒的政治争斗中,他不得不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抗,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他在参谋部内部组建了一个极有天赋的破译小组,由于这个小组的工作,他才得以及时知道了俄国大公爵尼古拉的作战计划。康拉德曾预言俄军将穿越喀尔巴阡山脉发动攻击,他的这个预言是正确的,但破译的电报表明俄军还有更多的计划。俄军计划在东普鲁士同时采取行动,还将派部队通过柏林攻击德国的中心地带。鲁登道夫的应对策略与他在1914年面临优势明显的敌人时所采取的策略一模一样。与其让敌人采取主动,不如让自己主动出击。与过去一样,他不仅看到阻止俄军的机会,而且看到如何协调北面和南面的战斗把俄军打瘫痪的机会。
法金汉在完成对东线德军重组之后,参加了东线战役计划会。1月11日,他在波兰的布雷斯劳(Breslau)与康拉德、林辛根、鲁登道夫见面。气氛虽算不上热忱,但可以称得上守礼仪。法金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余三人,他认为,在隆冬季节的山区攻击兵力优于自己的敌人,这个计划几乎接近疯狂。康拉德冰冷地回答,他了解这个山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第二天,法金汉到了波兰的波兹南(Posen),他与兴登堡、鲁登道夫、霍夫曼这三位原坦南堡战役老团队成员见面。这本是一次较为私密的见面,但气氛很不愉快;几个月来被压抑的情感迸发出来。据人们回忆,兴登堡和两位助手公开表达了对自己的上级指挥官法金汉的蔑视。当着法金汉的面,兴登堡说自己对手下人没有信心,准备辞职。法金汉离开后,鲁登道夫、霍夫曼劝兴登堡再给德皇发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没有了丝毫的卑下之情。它要求撤换法金汉,把新成立的四个军团调遣到东线来,让鲁登道夫回到兴登堡手下。最后,兴登堡以明确准备辞职做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