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总体战的实施(第4/8页)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将更加了解双方情况和计划实施的可能性,知道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但是,作战绝对不能受这种理论经验的迷惑和束缚,用一个“一成不变的计划”去应敌!

部队部署完毕后要立即投入作战,不能有半点迟疑。在部队主力尚未按照战略部署、利用铁路进行大规模机动之前,可以在国家决定进行战争的同时开始战争行动。

在边境,擦枪走火现象会出现,到时在和平时期驻守边境地区的摩托化部队或者骑兵师便能够通过敌人没有设防的边境线突袭敌国。不过,这种行动并不能每次都成功,也会失利[6]。

在两国相邻海域,双方执行侦察任务的军舰会零星交火或开战。在公海上,水上和水下的舰艇应该对敌人发动进攻。封锁战也可宣告开始。

此时,空军也要执行陆上和海上侦察任务。

在这个阶段,制空权应当成为作战的重点,空军一定要集中兵力夺取制空权,对行进中的敌人进行空袭,并对敌人的机场进行空袭。紧接着,我方空军应当集中力量与敌人的空军进行大规模的空战。

在执行这些任务过程中,空军不可避免地会给敌军展开地域的居民带来灾难。

对于空军究竟要用多少兵力去执行轰炸敌人重要工业城市、设施、发电厂以及政府所在地,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里没有万灵膏药。

在空军采取行动后(或许在战争打响后的48小时,也许早一点),海军就要集中全部力量展开作战,其中主力要准备和敌人进行决战,或者是执行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但是,海军一定要记住,执行这种任务可能会与敌人主力相遇,进而发生大规模海战。不过,这种海战和水上、水下的舰艇战和封锁战一样,对战争全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陆军的行动可以稍微迟一些再展开。因为规模庞大的陆军不像空军能够在短时间内飞到边界,而是要通过精心安排的铁路运输,从内地边界和作战地域进行大规模机动。

通过战斗车辆来实施这种机动则是不可能的。至于有人说,军队展开时可以利用公路和汽车来代替铁路,这种说法纯粹是危险的梦幻。这里所说的运输,不但要运输人员,还要运送机枪、弹药、作战需要的成建制的全副武装的作战单位[7]。

在世界大战中,敌我双方的陆军发生激战是在动员后14天开始的,放到现在,可能时间还要短一些。不过,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必须在战略展开完成之后才进行。空军和海军一样,随着作战行动的开始和其他两个军种并肩作战。

关于战争的进程,我在《世界大战威胁着德国》中有过描述,但这不是本书的主题。在这里,我只想强调一下一般规律,而不想对战争在一定条件下实际进展如何进行详细的论述,我想将这个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战争爆发的第二个星期,各个战场的战事将全面展开。战争的形式将根据双方是一决雄雌,还是一方进攻另一方防御的不同而千变万化。各处兵力的多寡虽然不尽相同,但两军对峙却是司空见惯的。

紧随兵力机动或防御措施完成而来的是会战和战斗。

在双方寻求决战的战场上,双方会投入相当规模的兵力和武器,在宽达数百公里的战线上,展开长达数日的会战。这些我已经在前文作了详细的阐述。在主力部队机动范围之内,也许有摩托化部队或骑兵师处于敌军正面和翼侧,它们将会在会战开始之前或者会战开始时投入战斗。

在只有一个敌对国家的情况下,倘若真的能够在预期的地段获得决战的胜利,并通过追击战决定战争的胜负,那么对战胜国的军民来说,是一件幸事。不但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德国的敌人也希望一战定输赢。

但是,这种一战定胜负的战争意图是难以实现的,因为首先,军队规模巨大,失败的一方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其次,发达的铁路系统能够为军队集中和转移提供便利条件。一般情况下,首次决战后,战争将继续进行。当然,这只是针对只有一个敌国的情况说的。不过,如果有很多个敌人,那么情况则更是如此。我在后文所要提及的,都是以多个敌人为前提的。

对于顽强抗争的敌人,我们可以回避其挑战,暂时不寻求决战,而是在宽大正面上以迟滞战的形式(摩托化部队也是如此)进行防御会战。不过,只有进攻才能获得胜利。进攻现在是、将来依然是最有效的作战手段,比如,1914年8月我在东线战场上所进行的坦嫩贝格会战就是这样。

一提起撤退,大家都感觉不是很光彩,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撤退常常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的战术决断。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战争经验又表明,只要战士们对上级领导的决策坚信不疑,而上级又能够有效地控制他的部队,而不是慌慌张张进行撤退,那么就算让大部队向后撤退也不会对军队的团结精神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