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德国的征服(第6/10页)

希特勒硬说,东线战场「从来没有拥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的后备力量」。古德里安反驳道:「东线战场是个空架子,只要突破一点,全线都会崩溃。」事情果然如此。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科涅夫率领的集团军从华沙南面维斯杜拉河上流的巴拉诺夫的桥头堡出击,向西里西亚推进。在其北面,朱可夫率领的集团军跨过华沙南面和北面的维斯杜拉河,华沙在一月十七日失守。再往北,俄国两个军团,占领了半个东普鲁士,并且挺进到但泽湾。

这是大战以来俄国发动的最大攻势。仅仅在波兰和东普鲁士两地,斯大林就投入了一百八十个师的兵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装甲师。它们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古德里安说:「到一月二十七日(苏联发动攻势十五天以后),俄国的声势浩大的进攻很快就使我们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那时东西普鲁士已经被切断。就在这一天,朱可夫从卢本跨过奥得河,在两星期内前进二百二十英里到达德国本土,离柏林只有一百英里了。最最严重的是,俄军已经占领了西里西亚的工业基地。

负责军火生产的斯佩尔在一月三十日,希特勒上台的十二周年纪念日,给希特勒打了一个报告,指出西里西亚失守的影响,「战争已经失败」,报告开头便这样说,接着他冷静而客观地作了说明。自从盟军大举轰炸鲁尔区以来,西里西亚的煤矿就为德国提供了六十%的煤。现在铁路、发电厂和工厂所储存的煤只够用两星期。因此,斯佩尔说,在西里西亚失守以后,德国所能生产的煤只等于一九四四年生产的一/四,钢只等于一九四四年的一/六。这就预示出一九四五年是灾难的一年。

古德里安后来叙述说,元首晃眼看了一下报告,念了第一句之后便叫人把它收在保险柜里。他拒绝单独接见斯佩尔,他向古德里安说:

「——我拒绝再单独地接见任何人——(他)总是说些使人不愉快的话。我受不了!」一月二十七日下午,在朱可夫的部队渡过奥得河,离柏林只有一百英里的时候,希特勒大本营发生了饶有趣味的事。这时大本营已迁至柏林总理府,此后,一直到最后,大本营都没有再移动。

二十五日那天急得团团转的古德里安去见里宾特洛甫,要他设法同西方马上接洽停战,以便使剩下来的德国军队能集中起来对付东线俄军。这位外交部长马上到元首跟前告密,于是那天晚上希特勒把古德里安大骂了一顿,并且指控他犯了「叛国罪」。

但是在两个晚上以后,东线的灾难性的打击使得希特勒、戈林和约德尔反而认为没有必要向西方要求停战了。他们深信西方盟军由于害怕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所带来的后果会自动找上门来。一月二十七日元首会议记录的片断还保存了这场戏的一部分。

希特勒:你们认为英国人对俄国的这一切进展会感到高兴吗?

戈林:他们当然不希望我们会挡住他们,而让俄国人占领整个德国——他们当初并不希望——我们会像疯子一样地抵挡他们,而让俄国人节节进逼,现在差不多占领了整个德国——约德尔:他们一向对俄国人怀有戒心。

戈林:如果这种情势发展下去,几天之内我们就会(从英国人那里)收到电报。第三帝国的首脑们就这样把他们的最后希望系在一根游丝上。这些人曾经缔结了对付西方的纳粹一苏联条约,但是到最后他们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和美国人不跟他们一道去击退俄国的进犯。



二 德国军队的崩溃

一九四五年的春天,第三帝国的末日很快地来到了。

垂死前的痛苦是在三月里开始的。到了二月,由于鲁尔区大部分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上西里西亚又沦于敌手,煤的产量降到一九四四年的一/五;而且由于英美轰炸使得铁路和航运瘫痪,这些煤很少能运出去。元首会议上的主要议题是缺煤问题。邓尼茨抱怨说,因为没有燃料,他的舰只有很多无法开动;斯佩尔耐心地解释说,由于同样原因,发电厂和军火工厂也陷于停顿状态。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油田的丧失,加上德国人造汽油工厂遭到轰炸,使得汽油非常缺乏,以致迫切需要投入战斗的战斗机大部分不能起飞,被盟军的空军炸毁在飞机场上。由于坦克缺乏汽油,很多装甲师不能出动。

对「神奇武器」的指望最后也放弃了。不仅是人民大众和士兵,甚至于像古德里安这样讲实际的将军们,都曾一度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这种武器上。当艾森豪威尔的军队重新占领法国和比利时的海岸时,用以袭击英国的V-一飞弹和V-二火箭发射场,除了在荷兰还保留了几处以外,其余差不多全部丧失了。当英美军队进抵德国边境以后,德国向安特卫普和其他军事目标发射了约有八千枚这种飞弹,但造成的损失微不足道。希特勒和戈林曾经想要依靠新的喷气机把盟军的空军赶跑。如果缺乏这种飞机的英美飞行员未能成功地采取对策的话,希特勒的想法是可能实现的,因为德国人已经制造了一千多架这种飞机。盟军的老式战斗机是无法同德国喷气机在空中较量的,但是这种喷气机极少能够起飞。制造供喷气机使用的特殊汽油的炼油厂已经被炸毁了,为了使喷气机能够起飞而建造的加长跑道很容易被盟军驾驶员发现,把停在机场上的喷气机炸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