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德国的征服(第3/10页)

十月二十四日在一场苦战之后,一度是查理曼大帝的帝国古都亚琛向盟军投降了,这是盟军占领的第一个德国城市,但是美军还是不能突破,攻到莱因河的防线。不过,在整个战线上,美军以及在北方的英军和加拿大军正以消耗战拖住越打越弱的德军。希特勒意识到继续这样保持守势只不过是拖延末日的到来。他那发热的脑子里涌现出一个大胆设想的计划:夺回主动权,发动攻势,切断美军第三和第一军团,深入安特卫普,夺取艾森豪威尔的主要供应基地,压迫英加军队沿比利时和荷兰边境撤退。他认为这一攻势不但会使英美联军遭受惨败,从而使德国西部边疆不再感受威胁,而且使他能转过来对付俄国军队。俄国军队虽然在巴尔干半岛方面仍在前进,但从十月以来已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维斯杜拉河上受阻了。这一攻势还会很快地打通阿登森林,一九四○年德军的大突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且德国情报人员知道这里只有四个很弱的美军步兵师防守着。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希特勒认为这个计划一定会使盟军措手不及,在他们有机会整顿以前击溃他们。但是有一个弱点。德军不但比一九四○年时削弱了,尤其是空军力量,而且它碰到的对手是一个资源雄厚得多、装备好得多的敌人。德国将军们赶紧提醒元首注意这种情况。

伦斯德后来说:「当我在十一月初得悉这一计划的时候,我大吃一惊。希特勒根本没有和我商量过——很显然,要执行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现有的兵力实在太少了。」伦斯德和莫德尔知道同希特勒争论是毫无用处的,他们决定提出一个替代的计划,他们希望这个计划一方面能满足希特勒坚持发动进攻的愿望,一方面能把进攻局限于除去美军在亚琛的突出地带。然而,这位德军西线总司令对于改变元首意图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甚至不愿参加十二月二日在柏林举行的军事会议,而派他的参谋长勃鲁门特里特去。但是参加会议的勃鲁门特里特、莫德尔陆军元帅、哈索·冯·曼特菲尔将军和党卫队赛普·狄特里希将军(后两人将指挥两支担任突破任务的装甲大军)都不能改变希特勒的决定。深秋以来希特勒就为他的最后的孤注一掷到处搜罗残兵余卒。

十一月间,他居然拼凑了近一千五百辆新的或改装的坦克和重炮,十二月又再拼凑了一千辆。他还征调了二十八个师,包括九个装甲师,供突破阿登森林之用;此外还有六个师,准备在主要攻势发动之后进攻阿尔萨斯之用。戈林还答应凑三千架战斗机。

这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力量,虽然远比不上一九四○年伦斯德在同一战场上所使用的兵力。但是要拼凑这样一支兵力,意味着取消对东线德军的增援,东线的德军司令官们认为这种增援是击退俄国准备在一月发动的冬季攻势所必不可少的。当负责东线战场的参谋总长古德里安表示异议时,希特勒痛斥了他一顿。

用不着你来教训我!我已经在战场上指挥了五年德国陆军,在这一时期中我所获得的实际经验,参谋总部无论谁想比也比不了。我曾研究过克劳塞维兹和毛奇,而且把所有施利芬的文件都念过。我比你清楚得多!

当古德里安抗议说,俄国准备以压倒优势的兵力进攻并且列举了苏军兵力的数字后,希特勒大声说道:「这是自成吉思汗以来最大的虚张声势!这些胡话是谁说起来的?」

十二月十二日晚上,被搜去公文包和武器的将军们聚集在泽根堡元首大本营,他们发现这位纳粹统帅,正如曼特菲尔后来回忆时所说:「背已驼了,面色苍白,有些浮肿。他弯着腰坐在椅子上,两手发颤,尽力隐藏那只随时要发抖的左臂。他是个病人——走路时一条腿拖在后面。」

然而希特勒的精神却仍然同从前一样高涨。将军们原以为最高统帅会给他们讲一讲反攻的全面军事形势,而他却给他们谈了一通政治和历史的大道理。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像我们敌人那样的联盟,成分那样复杂,而各自的目的又那样分歧——一方面是极端的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极端的马克思主义国家。一方面是垂死的帝国,英国;另一方面是一心想取而代之的原来殖民地美国——

联盟中的每一个伙伴在参加时都抱有各自的政治野心——美国企图继承英国的衣钵;俄国想要取得巴尔干——英国打算保住它在——地中海的地盘——眼前这些国家就在争吵不休。谁能够像蜘蛛那样坐在网中央,注意形势的发展,他就可以观察到这些国家间越来越加深的矛盾。如果我们发动几次攻击,这个靠人为力量撑住的共同战线随时随地可能霹雳一声突然垮台——只要我们德国能保持不松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