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第3/14页)

但是希特勒这个绝对的独裁者却能够作出保证,并真的在四月四日对日本作出了保证,这是在十分随便而且谁也没有要求他这么做的情况下作出的,是在松冈拜访了墨索里尼回到柏林以后。这第二次会谈,是在纳粹进攻另两个无辜的国家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前夕举行的。这天,元首沉浸在一片好战的心情中,他急切地希望取得新的轻易的胜利,急切地希望对贝尔格莱德报仇。他说,虽然他认为与美国开战是「不合宜的」,他已经把「它包括在他的估计之内」。但是他并不认为美国的军事力量有什么了不起。德国为了阻止美国人在欧洲登陆,已作了种种准备工作。它将用潜艇、飞机对美国进行一场激战,德国有丰富的战争经验——美国绝不是它的对手,且完全不说德国士兵显然远远胜过美国人这一事实。

这样的吹牛使他无法不作出致命的保证。施密特在会谈记录中记了下来:

如果日本与美国发生冲突,德国方面将立即采取必要的步骤。

从施密特的记录中可以清楚看到,松冈并没有充分体会到元首所作保证的重要意义,因此希特勒又说了一遍。

正如他已经说过的,一旦日美两国发生冲突,德国将立即参加。希特勒不仅对这个随便作出的保证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且,还因为没有把他在占领巴尔干以后立即要进攻俄国的意图告诉日本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松冈在三月二十八日的一次谈话中,转弯抹角地问里宾特洛甫,在他回国途中,要不要「在莫斯科停留,以便与俄国人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或中立条约的问题进行谈判」。呆头笨脑的纳粹外交部长满不在意地回答说,松冈「在莫斯科如果可能就不必提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也许和当前形势不完全适应」。他并没有十分了解未来事件的意义。可是在第二天,他的木头脑袋想明白这一点,在这天的谈话中他一开头就谈起这个问题。跟希特勒即将于四月四日随便地作出保证一模一样,他在谈话开始时先提出了保证:一旦俄国进攻日本,「德国将立即投入战斗」。

他说,他所以作出这项保证,「为的是让日本放心地向南进攻新加坡,而不必担心俄国的牵制」。松冈最后谈到他前来柏林路过莫斯科时,曾向苏联建议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并暗示说俄国人颇有赞同的意思。里宾特洛甫听了,又毫不在意,只是劝松冈对这个问题「表面上敷衍一下」。但是日本外务相在返国途中一到莫斯科,就和斯大林签订了一个中立条约。预见到这个条约后果的德国驻苏大使冯·德·舒伦堡,曾把条约的内容用电报通知了柏林。它规定如一方卷入战争,另一方将保持中立。这个条约是在四月十三日签字的。这是日本一直信守到底的唯一条约,虽然后来德国方面劝告日本不要遵守这个条约。因为到了一九四一年夏末,纳粹就要央求日本进攻海参崴(海参崴),而不是进攻新加坡或马尼拉了!

尽管如此,希特勒最初并没有了解到俄日中立条约的意义。四月二十日,当雷德尔向希特勒问起这件事时,希特勒说,这项条约是「在德国默许之下」订立的,并说他欢迎这个条约,「因为这么一来日本就不能随意对海参崴采取行动,应该引它去进攻新加坡」。希特勒这时深信德国能在当年夏天消灭俄国。他不想让日本在这项盖世武功中与他平分秋色,正如他过去不愿意与意大利分享征服法国的果实一样。他也有绝对的自信,可以用不着日本的帮助就能打败苏联。里宾特洛甫道出了他的主子的这种思想。他在三月二十九日对松冈说,一旦俄国逼得德国「动手打起来」,「如果日本军队无法进攻俄国,他认为是对的」。

但是,不到三个月,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极大的转变。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即纳粹军队大举进犯俄国之后的第六天,里宾特洛甫打电报给德国驻东京大使欧根·奥特将军,要他尽一切力量促使日本从背后迅速袭击俄国。电报指示奥特要利用日本人抢夺领土和财富的贪欲,同时力陈这是使美国保持中立的最好办法。

(里宾特洛甫解释说)我们可以希望,迅速打败苏俄——特别是如果日本在东方采取行动的话——最足以说服美国使其相信,跟完全孤立的英国站在一边、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联盟相对抗,是徒劳无益的。

松冈是赞成立即进攻俄国的,但是东京政府并不接受他的看法。政府的态度似乎是这样:如果德国果真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能迅速打败俄国,他们就不会需要日本的帮助。可是,东京方面对纳粹能否取得闪电式的胜利尚难肯定,这就是他们所以采取上述态度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