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

德国最新侵略计划的代号叫做「威塞演习」——一个听起来没有什么恶意的名字。它的来由和发展都独具一格,与占了本书大量篇幅的无端进攻计划迥然不同。它不像其他计划那样是由希特勒想出来的,而是由一个野心勃勃的海军将领和一个胡里胡涂的纳粹党棍所创造的。这是德国军事侵略中由海军起决定作用的唯一行动。这也是由最高统帅部制定计划和发动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唯一行动。实际上,甚至同陆军总司令部和陆军参谋总部都没有商量过,这使他们颇为不快。而且戈林也只是直到最后一刻才让他参与其事,这使这位肥胖的空军头子极感愤怒。

德国海军长期以来就在注视着北方。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洋的出海口,这个地理事实,在第一次大战时期,就已经对它的海军军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英国用鱼雷和巡逻舰队,从设得兰群岛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网,卡住强大的德国海军,严重地阻碍了潜水艇突破封锁进入北大西洋的企图,并且使德国商船不能出海。德国的外洋舰队从来也到不了外洋。在第一次大战时期,英国海军的封锁,曾把德意志帝国窒息得喘不过气来。在两次大战期间,指挥规模不大的德国海军的一小撮海军军官们,仔细考虑了这一次的经验和这个地理事实,认为将来在对英作战时,德国必须设法在挪威获得基地,这样才能击破英国在北海的封锁线,为德国海面和海底舰艇打开通往广阔的海洋之路,从而使德国能够扭转局势,对不列颠群岛实施有效的封锁。

因此这就难怪在一九三九年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国海军里的第三号人物——也是一个有力的人物——鲁尔夫·卡尔斯海军上将就开始给雷德尔海军元帅(根据后者的日记和在纽伦堡的证词)连连写信,说明「德国占领挪威海岸的重要性」。雷德尔用不着怎样催促怂恿,就在十月三日波兰战役结束时,向海军作战参谋部提出秘密咨询,要求它调查在「俄国和德国的联合压力下,取得挪威基地」的可能性。他并就莫斯科的态度问题询问了里宾特洛甫,得到的回答是,从那里「可望得到全力的支持」。同时雷德尔告诉他的参谋部,必须尽快地把这种「可能性」告诉希特勒。

十月十日,雷德尔在向元首提出的关于海军作战的长篇报告中,提出了取得挪威基地的重要性,并说必要时可以在俄国的帮助下实现这一点。就秘密记录所载的情况来看,这是海军第一次直接要求希特勒注意这个问题。雷德尔说,领袖「立即看出了挪威问题的重要意义」,他要雷德尔把关于这个问题的报告留下,并且答应将适当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这个纳粹统帅当时正忙干向西方发动进攻,以及设法克服他的将领们的动摇犹疑。挪威问题,他显然顾不上了。

但是过了两个月,这个问题又重新提上了日程,这有三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严冬的降临。德国的生存,要依靠从瑞典进口的铁矿砂。战争的第一年,德国每年消耗的一五○○万吨铁矿砂之中,就有一一○○万吨要靠从瑞典进口。在天气暖和的月分里,铁矿砂还可以从瑞典北部经波的尼亚湾越过波罗的海运到德国。即使在战时,这一条路线也不会发生问题,因为波罗的海已经有效地封锁起来,英国的潜艇和舰只无从进入。但是到了冬天,这一条海道运输线由于结了厚冰,就不能使用了。在严寒的季节,瑞典的铁矿砂只好改由铁道运到附近的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用船沿挪威海岸运到德国。德国运铁船的整个航行路线都在挪威领海以内,这就避免了英国海军舰艇和轰炸机的破坏。

因此,正如希特勒最初对海军指出的那样,一个中立的挪威有它的好处。这可以使德国不受英国的干扰而得到它生存所必需的铁矿砂。

在伦敦,英国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马上看到了这一着。在战争爆发以后的最初几周中,他曾经努力说服内阁批准他在挪威领海内布雷,以便阻止德国运输铁矿砂。但是张怕伦和哈利法克斯不愿侵犯挪威的中立,这个建议就这样暂时被搁起来了。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十日俄国对芬兰的进攻,根本改变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局势,大大增加了它对西方盟国和漓国的战略上的重要性。法国和英国都在苏格兰着手组织远征军,准备援助勇敢的芬兰人,后者出乎意料地对红军的进攻坚持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远征军只有通过挪威和瑞典才能到达芬兰,而德国也立即看出,如果盟军被允许通过或者径自通过这两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北部,那么他们就会以维持交通为名,留驻足够的兵力在那里,以便完全截断瑞典铁矿砂对德国的供应。此外,西方盟国也一定会从北方包围德国。雷德尔海军元帅毫不迟缓地提醒希特勒注意这一威胁。德国的这位海军首脑,现在已经在挪威本国找到一位叫做维德孔·阿伯拉罕·劳里茨·吉斯林少校的有用的同盟者,来推行他的计划。这个人的名字很快就在各种语文中成为卖国贼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