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陈毅与项英(第2/2页)

项英把他的长条笔记本啪嗒一合:“好吧,看来我们是谈不到一起了,你的意见,当然,我会考虑的。我们的大致方针,需要在中央局会议上讨论决定……我看,你的伤痛,已经使你吃不消了,你回医院去安心治伤吧,不过,如果你精力体力还能支持的话,苏区的伤病员疏散工作,就由你来负责吧,我的事情实在太多……”

“你应该抓主要的。医院,图书馆,还有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应该交给机关部门去管,各司其职嘛。”

“可是,都是些木头人,拨一拨,转一转。真是没有办法……”

“你不让他们自己转,老想拨他们。……我总以为,婆婆不站在一边指手画脚,媳妇会干得更好……”陈毅只能慨叹一声,有些话他不好说出来,只觉得伤口加倍地疼起来。他拄杖而起,又想起一件事情。

“在这种形势下,何老(指何叔衡)秋白应该早些安排向上海转移……”

“你总是把事情看得过分严重!我想还不到四散奔逃的时候。好,好,你放心养伤吧,我会考虑的!我会安排的!”

项英竟然亲自把陈毅推送到门口,扶他上担架。他回到屋中,立即拿起电话:“给我要贺昌同志……”

项英在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处理着一切事务,他不知道争取战略转变的大好时机,在这些繁乱的事务中,慢慢消失了。

那时,国民党各路纵队因为在历次围剿中吃够了苦头,即使得知红军主力西征之后,仍然不敢贸然长驱直入。他们担心这是红军的圈套,以此来破坏他们的堡垒战术。

他们犹如在西城门外的司马懿,生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仍然用步步为营,渐渐推进的办法试探虚实,坚持原有的堡垒战术,而且南路敌人撤回了广东,这就给中央苏区红军进行战略转变以比较充裕的时间。

项英对主力红军远征的情况是清楚的,但他为了鼓舞留在苏区指战员的胜利信心,给他们造成主力很快就可以回头的印象,使大家处在盲目乐观状态。而他的决战方针,便在这种心态中得以顺利推行。

项英几乎没有察觉,在他的目光达不到的天际,一场巨大的灾难的魔影,正乌云般向苏区中心缓缓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