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1932年10月 江西宁都北郊李园村(第2/2页)

周恩来坐在沙发里,以为瞿秋白在构思作品,他看到他瘦削的腮上升起一片红晕,这对肺病患者来说,并不是好兆头。但他不想打扰他。

瞿秋白的嘴唇抽搐起来,他慢慢用手捂起了脸,让目光转向内心。然后他向周恩来走了几步。历史、哲理、热情,在他脸上荡起激情的风云:

“恩来!我常常由于痛苦而疲倦……”瞿秋白的声音忽然变得喑哑了,像是一颗正直的受了屈辱的心滴下的一串清泪。

周恩来心情沉重地静静地坐着,他没有勇气观察瞿秋白的脸。因为注视一位善良高尚的知识分子的痛苦情状,自己也会倍加痛苦:“屈子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未悔。我们也只能用任劳任怨来宽慰自己了……”

瞿秋白默然不语,走向窗口,凭窗而叹:“任劳任怨不难做到,只是屈辱……士可杀不可辱,固然是旧观念,忍辱负重却是最难的……”

周恩来站起来,走到窗前,拍拍瞿秋白的肩膀:“这种心情我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你要保重身体,准备长途跋涉……”

“我的痛苦不在于失去了职务,恩来,你了解我,我也了解你。我们自己授予自己的使命是不是太大了?我们也许最终无力承担它。我们这些殉道者,连生命都不怕舍弃,还怕丢弃一时的地位吗?古人言,朝闻道,夕死可矣。痛苦就在于我至今仍不知道错在哪里。”

“决定你离开政治局,你知道,我是不同意的。”周恩来拉着瞿秋白苍白瘦削而又发烫的手,“哟,你在发烧……”

“每天晚上都这样,很快就退的!”

“可是,我留在中央也是很为难的。”

“这我知道,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共相接。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枉怀忧国忧民之志,到头来也许像屈原一样投入汨罗江。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你留在中央,一副沉重的担子也就压到你的肩上了。”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你就背负历史的红色十字架走到底吧!”

两人紧紧握手,不由潸然泪下。

现在,周恩来已经不止一次地觉出这个红十字架的重量了。而且也不止一次听到那些屈辱的心灵在哭泣。他又在重温与瞿秋白四目相对时的那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