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934年12月1日 湘江西岸一军团阻击阵地(第2/2页)

林彪对自己的部队充满信心。他知道他年轻,但他相信有志不在年高。此时,他望着激战的阵地,沉思默想。他想:如果由他来统帅这支大军。绝不会搞得如此乱糟。他想:如果,我眼前不是一万五千人,而是一百五十万人,我就可以像拿破仑一样纵横天下了!他,作为一个军团长,仍然感到极大的不自由的痛苦,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指挥战斗,他觉得他的军事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要自由地发挥军事天才,苏沃洛夫、库图佐夫都不行,他们还是受到那些昏庸的当朝显贵们的制约,唯有拿破仑,他才是真正独立自主的统帅!林彪生性沉静而含蓄,几乎从不展露自己的心胸。他几乎没有披肝沥胆的亲朋好友。孤独,是他的外在表现,也是工于心计的内在特征。这种孤独,有时让人望而却步,给人一种阴沉感。但他的眼睛是锐利的,头脑是清醒的,思维是深刻的。他能够审时度势。他懂得时势造英雄的道理,没有深山难出虎豹,没有大海难养蛟龙。

林彪二十四岁指挥他的一军团时,并不感到吃力。只觉得比他当团长、军长时,更加得心应手。就像一个游泳者,在深水里比在浅水里更省力,更能发挥技艺。他相信“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也相信“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格言。他并不显得少年气盛趾高气扬。他的特点在于有一种成熟得近乎冷酷的理智,这是政治家、权谋家所需要的一种素质。他跟容易发怒的李德、容易冲动的博古不同,他与彭德怀的粗豪爽直的性格截然相反,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很少展露他唯我独尊的锋芒,也很少流露他顽强的自我意识。他只相信自己目光所见,他只相信自己头脑的思考,他只追求自己为自己规定的目标。他是一个有绝对主见的人,很难说这是长还是短。但他不是万能的,人生注定谁也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时势的风暴既可以把他推向荣耀的巅峰,也可以把他卷进罪恶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