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战斯大林格勒(第2/6页)
11月11日。气候更冷了,但至少还保持着干燥。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被覆盖上一层白霜,就像是精细的银丝。每天,空中都有行动。我们的轰炸机朝着斯大林格勒飞去。你可以根据出现在空中的烟雾判断出苏军的高射炮防空区。
我和一个朋友在我们的掩体处站岗。补给卡车刚刚从斯大林格勒返回,就像它们每天晚上所做的那样。他们搬下两名死者和三名伤员。一名二级上士据说是负了重伤。这些伤员被送上救护车,他们将被送往救护站。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亲眼见过死人。那些尸体总是被埋葬于一个特殊的地方——几天前,在部队演练的过程中,我们驱车从那里经过,我曾看见过那些木制的十字架。
跟随补给卡车一同返回的还有三名士兵,他们是因为健康原因被送回来重新分配。他们被告知,各自到不同的掩体中去,其中的一位来到了我们的掩体。我换岗下来回到掩体里,这才发现自己的床铺已经被那位从斯大林格勒撤下来的士兵占据了。他胡子拉碴,这让我很难看清楚他的脸。军帽压得低低的,几乎盖住了他的眼睛,帽子的护耳被拉了下来,覆盖着他的双耳。尽管没有打呼噜,但他睡得很沉。他时不时地抽搐一下,似乎正在做恶梦。我在库拉特的床上躺了下来,他接替了我,正在站岗。
11月12日。当天中午,军士长没有让我参加操练,而是给我安排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派我挖一个厕所,原来的那个已经塞满了。几天前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两名苏军俘虏被派来帮助我完成这个任务。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见苏军士兵,我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脏兮兮的棕色大衣和带有护耳的油腻腻的军帽,他们看上去并不太值得信赖。这两名苏军俘虏并未给人以危险感,相反,他们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一种“陌生”。其中的一个似乎具有蒙古人的血统。这两人胡子拉碴,脸色灰暗,他们的眼神极其不安。我能感觉到他们的不安和恐惧,我想,要是我落在他们的手里,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事实证明,这两个俄国佬非常懒惰。我估计他们的年龄在25-30岁之间。我不得不频频催促他们,以便让他们抓紧干活。我们刚刚完成挖掘工作,就在我欣赏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时,站在我身旁的一个俄国人扔下手里的铁锹,从我身边窜过,一头跳进了坑里。另一个家伙也跟着他跳了下去。我蹲下身子,考虑了一下,随即也跳了进去,正好落在第一个俄国人的头上。我们三个贴着地面,紧紧地趴在坑内,聆听着飞机机炮咯咯的射击声以及炮弹击中我们上方地面时的声响。然后,一个影子,伴随着嗡嗡的噪音——这种声音是我所熟悉的——侧着身子从我们头顶上方飞过。“钢铁古斯塔夫”肯定是靠低空飞行偷偷地掠过了集体农场,然后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头上。
新挖的这个厕所,离部队里的其他人尚有些距离。透过壕沟的边缘,我朝着我们的掩体和车辆防空洞望去。“钢铁古斯塔夫”沿着低空又飞了回来,再次用机翼上安装的机炮开火射击。另外,它还扔下了几枚中型炸弹。就在这时,另外两架苏军战斗机突然出现在空中。它们用机翼处的机炮猛烈扫射,也投下了炸弹。我们部队里的另一些人肯定就在那里,难道是敌人正朝着操练中的我方士兵开火?
我们设在各处的机枪对着敌人的飞机开火了,另外,我还听见了20毫米高射炮响亮的砰砰声。飞机的机腹下火花四溅,就像是有人正在进行焊接工作。普通的子弹都被“钢铁古斯塔夫”腹部的装甲板弹开……突然,那里窜出一股烟雾。击中了!一架“钢铁古斯塔夫”掉了下来,砰地一声摔在草原上,随即燃起火焰。其余的敌机迅速逃离。
我跳起身,朝着我们的掩体和车辆跑去。除了办公室人员外,掩体里只有几个生了病的士兵和两名司机。我看见车辆旁出现了一两个弹坑,有几辆汽车的侧面被炸出了洞,其中一辆卡车的汽油正在泄漏。
当天下午晚些时候,部队里外出演练的人员回来了。对这场空袭,他们什么也没听见,因为相隔得太远了。瓦利亚斯说,他们沿着卡拉奇——斯大林格勒铁路线前进,靠近了卡尔波夫卡。被炸坏的掩体迅速得到了修复。
11月13日。气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寒冷而又干燥。斯大林格勒的温度应该是零下15度。俄国人每天都对我们部队所在的防区发起进攻,每次进攻都以大规模的炮击为开始。到目前为止,敌人所有的进攻都被击退,但我们的损失也很惨重。
我们连,前线作战士兵只剩下18个人。全团也已被改编成一个战斗群,哪里最需要就奔赴哪里。热饭菜和弹药几乎每天都要运往前线。除了战地厨房工作人员、温特下士、医护兵负责运送这些物品外,还有两名司机和他们的车辆。两名志愿者也是必需的,他们的任务是搬运饭菜桶。昨天,屈佩尔和我“自告奋勇”了一回——送饭菜的名单从一个掩体安排到另一个掩体,这次轮到了我们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