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

到此为止,除突进市内的快速部队,美军三个师的大部队已从外部将马尼拉紧紧包围,其中骑一师、第37师像一把抡起来的铁锤,从北面狠砸下来,第11空降师固守南面,仿佛是坚固的铁砧,使得日军无法寻机退入南面山区。

快速突进的打法,是遇饭吃饭、遇粥喝粥,只要能够快速插过去,其他均退到其次。城市攻坚战就不同了,这里的日军全都据守在一幢幢大厦里,很难把他们赶出来。同时出于保护菲律宾平民的考虑,麦克阿瑟禁止使用飞机轰炸日军的据点或进行空中支援,甚至重炮也被要求尽量少用,这无疑又加大了攻坚的难度。

美军不得不一幢楼一幢楼地进行攻击和搜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2月7日,第37师终于在坚硬的外壳上敲开缺口,突入马尼拉市区,得以与前几天营救战俘的先头部队会合。麦克阿瑟不顾幕僚们的劝阻,搭乘第37师的一辆坦克跟了进来,并发表公报,宣布:“美军已突入马尼拉的城区,马尼拉的秩序将会很快得到恢复!”

然而,战斗并没有像麦克阿瑟说的那样在短时间内结束,非但如此,还越来越难打了。2月12日,马尼拉的两万日军收缩至南部滨海地区。这里有古老的旧城墙,城墙用厚厚的石头垒起,非常坚固。美军冲不进去,只得用重炮和迫击炮连续轰击,城区被炸成一片火海。

当肃清马尼拉残敌的扫尾战斗还在继续时,麦克阿瑟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上。

科雷希多岛扼守着马尼拉湾,不夺回该岛,美军就无法安全地使用马尼拉湾以及港口设施。除此之外,对麦克阿瑟来说,巴丹和科雷希多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哪怕迟一天收回,心里都会堵得难受。

第37师的两名士兵在马尼拉街头。照片上的铁丝网和士兵凝重的神情,都显示着市内作战的艰险

吕宋岛上的日军与外界的通信联系早已中断,这使得美军在情报收集方面变得较为困难。当时认为日军在巴丹建立了坚固阵地,并有6000~8000人驻守,就像当初美军守巴丹一样,所以麦克阿瑟判断那里将有一场恶战。实际上,巴丹半岛上只有少数日军,抵抗力也微乎其微。

眼见收复巴丹胜利在望,麦克阿瑟抑制不住喜悦之情。2月16日,在几名参谋的陪同下,他决定亲自到前线视察。

一行人乘两辆吉普车,沿海岸公路行进。麦克阿瑟不断地催促驾驶员:“向南,向南!”

驾驶员一直开一直开,结果开到了超出战线8000米的地方,到了日军的范围内。如果不是一座桥挡住去路,车可能还会开得更远。

一批美军的P-38“闪电”式战斗机打这里经过,还以为他们是日本人,便准备进行扫射。幸亏飞行员还不算鲁莽,扫射前用无线电与地面人员核对了一下。地面人员知道麦克阿瑟可能在这条路上的某个地方,马上通知飞机不要随便攻击,这才把麦克阿瑟从自家飞行员的枪口下给救了出来。

麦克阿瑟到前线,不光是为了亲眼见证巴丹的最后收复,他还有意观看正在科雷希多岛实施的空降行动。

就在这一天,第503空降团的约1000名士兵在科雷希多最高处的阅兵场和高尔夫球场实施了空降。

根据掌握的情报,科雷希多只有约900名日军,加上又经过了反复轰炸,麦克阿瑟判断夺取科雷希多相对会比较容易,用一个空降团“黑虎掏心”,便可一举奠定胜局。等到空降团落到地面上,他们才发现岛上的日军超过了5000人,跟巴丹的情况正好相反。

日军对空降行动措手不及,这让空降团讨了一个便宜。不过,日本人接着就清醒过来,并展开反扑。空降团寡不敌众,伤亡达到了四分之一。

情况变得复杂了。同一天,美军通过两栖登陆和持续空降,使科雷希多岛上的美军增加到3000人,然而仍无法一锤定音。

2月21日,美军拿下了整个巴丹半岛,而科雷希多岛上的战斗似乎才刚刚开始。5000名日军,如果阵地对阵地,面对面地打,并不难解决,但他们并不是协调有序的部队,组织相当混乱和分散,而这种状态的日军往往最难对付,有许多人甚至不惜炸毁坑道和山头,和美军同归于尽。

2月26日,科雷希多岛上枪声渐息。这场战斗充分显示出东西方两支军队的不同。在极端的武士道精神教育和宣传下,日本士兵通常都会认为,在战场上即便自杀也不应投降成为战俘,当了战俘不仅同样可能会被对方处死,而且意味着失去尊严。当听说一些被俘的美国兵要求通过国际红十字会通知其家人时,他们对此感到非常纳闷和诧异:这些卑劣的美国人怎么会厚着脸皮举起双手投降,还要让他们的父母也为他们感到羞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