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大捕杀(第2/2页)

与此同时,日本指挥官急功近利,挑到篮里便是菜,就像角田一样,只知道把手中仅有的一点儿力量用光为止。不仅老飞行员,就是刚操作熟练一些的新飞行员,也往往会被他们投入到一些意义不大的战斗任务中去。一位日军飞行教官说:“海军迫切需要飞行员,那些在战前甚至连做梦也没想过能接近战斗机的人,现在都被派去打仗了。”浪掷的结果,便是高手越来越少,整体水平也越来越孬。

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达到了顶峰,一方根本不是另一方的对手。率领首批战斗机出击的布鲁尔少校一马当先,在血都没掉一滴的情况下,便先将一架日军轰炸机打到爆炸开花,接着他又打断了另一架日机的机翼。

“零”式曾经那么猖狂,如今在“地狱猫”面前也变得服服帖帖。布鲁尔只需轻轻一甩,就将一架“零”式甩在身后,而在甩的过程中,这架“零”式被同时射中起火。片刻之后,第二架“零”式被击落……

“地狱猫”战斗机有6挺12.7毫米的机枪,飞行员们用瞄准镜对准敌机,紧紧扣住射击把手,不停地朝着下方稀稀落落的日机进行俯冲扫射。在机关炮的猛击下,日机像树叶一样往下掉,顷刻之间,便有25架日机翻滚落海。

能闯过美机截击线的日机只是极少数,它们在第58特混舰队的上空,又遭遇到了高射炮的阻击。美军高射炮弹装有新式变距感应引信,这种引信又叫近爆引信,可以让炮弹在距目标20多米时自动爆炸。日机往往连美舰的边还没沾到,就被当空炸爆。

实在要说日机有什么收获,就是有一架轰炸机扔下的一发炸弹击中了“南达科他”号战列舰。不过这发炸弹除了炸死一些舰员外,军舰本身并受到多大损伤,战斗力也没有降低。

在小泽发动的第一轮攻击中,仅有27架飞机得以返回航母,而美军只损失了一架飞机,其余全部安全返回。在美军飞行员的无线电系统中,响彻着一片乱哄哄的叫喊、咒骂以及为队友加油的声音,一位飞行员欣喜若狂地喊道:“嘿,这真像古代捕杀火鸡啊!”从此,这次空战便以“马里亚纳火鸡大捕杀”著称。

第一轮攻击遭到惨败后,小泽又从其主力中抽出128架飞机,发起第二轮攻击,但这只是一个使“马里亚纳火鸡”数目继续攀升的努力:一群日机围着一架美机,一人一把花剑,扎半天出不了几滴血,美机一发怒,这些日机纷纷滚鞍落马。

在美机的犀利反击下,有的日机开始像受惊的野牛一样散开,然而还没等它们冲出队列,“地狱猫”便又像牧童一样将其重新赶回队列,这使得日机连分散和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几分钟之内,“地狱猫”竟然打下了将近70架日机,最终捡了小命得以生还的日机不过区区11架。美军飞行大队长麦坎贝尔中校一人就击落4架“彗星”式,直到弹药打光为止。那天傍晚,他还击落了另外3架飞机。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时,麦坎贝尔总共击落34架日机,以海军超级王牌飞行员的身份被授予荣誉勋章。

打仗拼的是真功夫,小泽再能吹,也只是吹得出前景,吹不出成绩。从第三轮攻击开始,小泽已经明显在死扛了,第三轮日机群弄错了坐标,47架飞机只有12架赶到战斗空域,其中7架被战列舰揍了下去。

第四轮日机群同样昏了头搞不清方向,主力在寻找美军航母无果后,丢掉炸弹飞往关岛。当它们快接近关岛机场时,早已潜伏在高空的27架“地狱猫”猛扑过来,秋风扫落叶般地打落了30架日机,好不容易着陆的日机也都负了重伤,再无法进行修复。

完全一边倒的“火鸡猎杀战”令美军飞行员们爽到不行,但作为总指挥的斯普鲁恩斯还没有感受到这种兴奋。他在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来回踱着步,眉头皱成一团。

让斯普鲁恩斯发愁的是,小泽部队的舰船仍然在美军飞机的作战半径之外,美机再怎么在空战中得势,也没法向其舰船投下一发炸弹或发射一发鱼雷。

后来他才知道,有人已经悄悄地接过了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