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木牛流马(二)(第4/4页)

紧接着介绍了制造木牛之法: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众将看了一遍,皆拜伏曰:“丞相真神人也!”司马懿听说后,派人去抢了数匹木牛、流马,并将这些木制的牛马拆卸开来,描图画形加以仿造,不到半月,竟也造出了千余匹,一经使用,也与蜀军所造效果一样,奔走进退如活的一般。

于是,魏军也用它们去陕西搬运粮草,自以为得计,“往来不绝”。岂不知,这恰恰中了诸葛亮之计。

原来,表面上看,魏军造的木牛流马与蜀军所造几无二致,但在这些牛马的口舌之内却有诀窍机关。当诸葛亮发现魏军开始用他们仿造的木牛流马搬运粮草时,不由得心中一阵暗喜,便派大将王平带领1000名士兵以魏军打扮混入运输队,暗中将木牛、流马口中舌头扭转,使牛马便不能行动。

正当魏兵怀疑为怪物时,诸葛亮又派五百名士兵装扮成神兵,鬼头兽身,用五彩涂面,一边燃放烟火,一边驱牛马而行。

魏兵目瞪口呆,以为诸葛亮有神鬼相助,也不敢追赶,诸葛亮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获得许多粮草。

这么神奇的运输工具,能够“人不大劳,牛不饮食”,在当时可算是巧思绝作了,因而有诗赞曰:“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然而根据现在的能量守恒定律,木牛流马类似于永动机,这是不符合历史规律的,所以不少人认为,所谓木牛、流马纯系小说家的杜撰。

古今中外,向来延续通用的生产工具,都是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就连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其中说蔡伦发明造纸,也是为了肯定蔡伦,对发展纸浆技术所做贡献,而议定的。

对于北宋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也难免会有所置疑,难道除了毕生,就没有其他人使用石刻的单体字印刷吗!

众所周知,古今运输的工具,独抡车,两抡、四抡、三轮车,都没有具体的发明人。诸葛亮是著名的历史人物,终生身为军谋宰相,并没有创造什么生产工具,也没有发明军事武器的经历。因此要说“木牛流马”是诸葛孔明发明的,很值得质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