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孟关之二(第2/6页)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日本陆军中将是怎样在胡康河谷组织防御的吧。

井上咸

井上咸绘制的地图

根据日本防卫厅1968年整理的日军在缅战史,胡康河谷之战,当临滨日军(第56联队第二大队第6中队)1943年10月底首先和中国军队发生战斗时,田中新一师团长正在密支那召集会议,讨论迎战中国远征军反攻的作战方略。

当时,日军第18师团的形势,正是各个部队均处于分散状况下而显得最被动的时期。作为师团步兵主力的五个大队(步兵第114联队的第一、二大队,步兵第55联队的第一、二大队,步兵第56联队的第一大队)都位于密支那及密支那以东地区,而且其中大部分刚刚在滇西和向怒江以西渗透的中国71军发生了激烈战斗,正在向密支那返回的途中。另外,还有一个步兵大队被部署在通往云南的要隘腊戍一带(步兵第114联队的第三大队)。实际能够使用的兵力只有步兵第56联队的主力(第二、第三大队),和步兵第55联队第三大队。

这些兵力,相对孙立人和廖耀湘的两个师,就算中国远征军没有经过美械化训练,双方的力量也不能说相等。尽管如此,田中依然制定了“趁敌军主力从印缅国境侵入之机,将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他认为,虽然中国军新38师已经攻入大龙河畔,但中国远征军主力仍在新平洋以北的山区地带。所以,田中师团长决定,将师团主力部署在临滨至新平洋一带的狭路口附近,并采取积极的攻击,力图在那里阻断史迪威的反攻。

为此,田中新一仍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将分散于各地的部队向胡康谷地集结,率领这些部队沿胡康谷地西进,迎击中国远征军的部队。他的计划是派遣长久竹郎大佐指挥步兵第56联队主力以及山炮兵第二大队为右翼,冈田中佐的第55联队第三大队为左翼发动进攻,师团战斗司令部于11月上旬从密支那出发,开始向胡康谷地前进。

胡康—孟拱河谷的日方入口孟拱,到两军正在激烈交战的新平洋等地,距离120多公里。这对于没有什么机动能力的日军步兵来说,意味着必须在雨季末期恶劣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由于原始森林中的道路泥泞难行,第18师团部队前进的速度特别缓慢。

在前线,遭到士气高昂、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远征军部队不断攻击,特别是中国军队迫击炮的猛烈射击,日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损失十分惨重。

然而,这是一个带有积极进攻精神的决定。田中的判断准确,到达新平洋的中国军队,实际只有陈鸣人的第114团一个团。这样,日军一度打得有声有色,将第114团压缩在胡康河谷谷口不能动弹。田中随即派出步兵第55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室积忠少佐),加强对第114团发起攻击,大有一举将第114团吃掉的架势。

为这种情形所激励,第18师团又将前线司令部进一步从原来孟拱河谷中的加迈向前推进到了孟关,师团二线部队各部主力,开始迅速向孟关附近集结。计划在新平洋方向发动一场猛攻,将远征军赶回印度。田中预定的进攻时间是12月15日。

应该说,田中这一部署,反映了刚刚和远征军交手时日军的嚣张。即便是在于邦战败之后,田中仍然在报告中声称,假如和中国军队一对三,自己有取胜的把握。

井上咸所绘撤退时所见迂回中战死美军在丛林中的墓

井上咸所绘胡康河谷作战中日军的生活:上左:1943年12月,日军坑道中挂了晾干的河鱼(双人坑道)。上右:1943年11月日军地下工事,可生火,上覆帆布(双人用)。下:1944年新年,井上咸与岛日共同为新的一年所挖地下工事,上有新年装饰物“门松”,内有烟道,墙上装竹制壁板,用弹药箱制成桌子,上覆竹面,有可开合的入口。左下方为其感言:灌木林中的阵地,笼罩在大奈河蒙蒙的雾气之中。

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日军驻缅甸第15军军部的反对。

第18师团在发动攻势的准备中,每一次都将所做出的作战计划和部队部署情况,上报到第15军军部。而且,一直以来,军部对师团所采取的方略都是同意的。

然而,随着日军前线战况的不断恶化,特别是久攻拉加苏和“李家寨”都不能将其拿下,日军上层对第18师团的作战计划产生了怀疑。在于邦附近作战的长久联队(第56联队)搜集到了许多珍贵的情报和资料。通过这些情报和资料,日军渐渐对中国远征军的作战企图,以及部队编制装备情况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特别是,长久联队还缴获了中国远征军一个班长的日记,日记上详细记录了这个中国军人在印度受训以来的所有事情,日军从中对中国军队的士气、战斗意志、训练程度等诸多情况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