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滴血 ——从日方史料还原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第8/8页)

造成平型关线失守的原因是日军关东军支队从西侧更远的茹越口突破了阎锡山军防线的薄弱之处。国军梁鉴堂旅长战死,平型关守军退路被切断,10月1日被迫放弃阵地撤离。当时在关前苦斗的三浦旅团官兵发现阎军如“雪崩”般突然撤退,纷纷高呼万岁。可见林彪这一刀插入日军软肋造成的伤害,使气势汹汹的三浦旅团成了病猫。

从战略上,则是给了中国军民,特别是国民党军极大的鼓励。这并不是口头的说法,实际上参看第十一联队战史,就可以看出,战役进行到25日,国民党军虽然防守顽强,却几乎没有主动出击。日军取得的最后一个大战果是在一一五师打响同时,攻占了平型关前极为重要的1930高地。

然而,此后,受到八路军大捷鼓舞的国民党军纷纷主动出击,从25日到28日,一线日军到处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其中战斗包括:

25日上午11时,国民党军反攻1930高地,以迫击炮轰击并试图迂回日军后方。日军的部队是炮兵和车兵,近战能力不足,只好且战且退。双方间隔300米的距离进行对射,日军退到二线阵地勉强挡住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26日晨,国民党军突袭鹄子沟日军野战医院,日军卫生兵和伤员进行顽强抵抗后,医院终于被攻占。第一机关枪中队中队长宣野等伤员被俘或被杀。

28日,国民党军对日军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发动总攻。日军被包围在一个马蹄形的防御阵地中,伤亡惨重,全军从满编的1091人剧减到三百余人,弹药用尽,援军无望。日军大队长尾家剑嘱咐护兵烧毁队旗并准备自杀,幸为援军所救。

这都是此前日军记录中未见的灵活主动战术。

此后的忻口战役中,迂回敌后也成为国民党军的重要战术之一。

可见,一一五师的平型关之战,的确让当时士气受创的国民党军也为之眼睛一亮——和日本人原来还可以这样打啊!称平型关大捷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绝对是一个并不夸张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