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2/2页)

不过,据考证,水野靖夫上尉并没有参加清丰之战,所以松田的推测一点儿也不靠谱。

要是让萨来推测,这名指挥若定的军官,倒更可能是杨俊生团长手下头一个善攻城的——2营5连副连长陈景玉。根据中方史料,正是他指挥的部队用云梯爬城,率先打开清丰东城。后来,打清丰县政府(当地人称“二道城”)的时候,7团炮兵连用92步兵炮炸开一个大洞,又是他当先组织突破,率突击队由洞口冲进去,占领了东北角炮楼,掩护后续部队攻进去,取得了最后胜利;几个月以后的肖垓之战,也是陈景玉率部当先破城,打垮了伪军刘本功部,日军用五米宽、两米深封锁沟建立的郓鄄防线就此断裂。当时他已经被提升为连长了。

水泊梁山五虎大将中双枪将董平诨号“董一撞”,原著中说:“是梁山上第一个惯冲头阵的。”杨俊生每到攻坚,经常让陈景玉指挥突破,陈景玉就是老七团的董一撞!

日方突围人员,都无法说清未能突出人员的命运。根据当时情形分析,很可能藤坟突围后,名取等人的后队未能突出。我军的文献中称外围部队用炮——估计是迫击炮打了日军突围部队。名取等退回县府“二道城”试图死守,结果被八路军突破,名取大尉、道联络官(总顾问)川本、五个县级日本顾问官、伪冀南道“剿共”联军第一指挥官李铁山(找不到此人资料,估计只是联军第一队的指挥官)被击毙,伪道尹薛兴甫、新民总会顾问福田稔等、冀南道联络官河本定雄、肥乡县联络官竹腰常三、成安县联络官田本代助、河北省技术顾问北岛熏、一批日本顾问、十三个伪县长、四十多个警察所长被俘。

至于日伪军的下场,八路军的记录是击毙两百,俘虏一千五。可以肯定这个数字是错误的。首先,八路军没有详细记录日军死伤人数,实际此战应该歼灭日军一个步兵小队大部,冀南道道卫队中的日籍以及朝鲜籍官兵也大多被歼。其次,伪军被击毙的人数当在两百以上。

这是因为,《华北治安战》中记载,日军独混第1旅团调动两个大队,三天后重新攻占清丰县城,在县城内外收敛了“尸体数百具”而后撤回。这些尸体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八路军公布的毙敌数字。富川少佐当时扶病到场,收敛了名取大尉的尸体,并将其遗留的腰带、眼镜等物品寄给日本的家属。

但是,几百具尸体,加上一千五百俘虏,还是无法和出征的五千保安队对上号。

其他的伪军哪儿去了呢?

那就应该去问曾国藩了——伪军的保安队近乎团练,曾国藩最善于组织这种团练式的武装。但是,和共产党“保家卫国”,建立子弟兵的观念不同,曾老板的看法是,团练式的武装,不能在家门口打仗,要打,就拉到外面打去。

这是因为,在家门口打仗,团练武装的士兵——乡勇,因为本乡本土,熟悉环境,一旦交火不利就会跑掉,往亲戚家一躲,军队的人根本抓不回来他。而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纪律上再差点儿,落单了都可能被老百姓拿粪锄子砸死,还有哪个乡勇敢不死战呢?

估计,没被八路干掉的伪保安队,因为是在本乡本土作战,一被击溃就纷纷散伙,逃回家去了。根据中方资料,八路军此战是速战速决,第二天上午结束战斗后,为避开日军报复性攻击暂时撤离了清丰,大约打扫战场和清算战果都不彻底。所以日方记录的损失,和八路报的战果有如此大的差距。

不过,即便是跑了效果也和歼灭差不多。《华北治安战》中描述此战后果:“冀南道的保安队因此战斗力急速衰落下去。”而八路军士气因此高涨,不但在日军第1混成旅团撤离后,重新占领清丰,并越发加强了对日占区的攻击。“此后,南乐县遭到袭击,松田联络官以下全部战死,第二年,大名城也遭到攻击,百田联络官战死。”

从这个角度看,土八路即便数错了数,也算不上什么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