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对照片内容的考证(第2/3页)

关于照片中勇士的下落,请大家不要太悲观,日本人这时候对共产党还没那么重视。奉天特委一共被严重破坏四次,抓了好几个特委书记,至少三个没被杀,只是坐了挺长时间的监狱。不过,看过《风声》的人,很多人估计会选择自杀,而不是去坐日本人的监狱。

我不知道这其中哪一位是奉天特委书记张适,或者这张照片里面没有他(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张适参加过广州起义,尸山血海里逃得一条命,却和上级失去联系,便前往东北找党的组织。在东北,他也是罗登贤派出搞军运的人之一,不久改任巡视员,负责指导吉林地区党的工作。1932年7月任奉天特委书记,10月因奉天特委被破坏而被捕。1942年逢“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被特赦出狱,失去和党的联系。1946年春赴哈尔滨找到李兆麟,李兆麟对他非常信任,任命他为中苏友协秘书长。李兆麟被刺当晚,军统特务也暗杀了张适。

李兆麟也说一下,因为这涉及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满洲省委迁往哈尔滨,奉天特委就成为了和关内联系的大血管。这条血管的另一头是河北省委。这次破坏后,河北省委派来的人被迫撤出,只有几个人留下,其中就有李兆麟。也许大家都认为很快还能再恢复,哪知道这一堵塞就是这么久。在此之后满洲省委和中共中央还有一定程度上的人员、信息往来,但是越来越弱,直到断绝。

后来抗联的人看到《论持久战》的时候,是从中文到法文、再到俄文,再翻译回中文,几乎面目全非,就这样还是被当成宝。

抗联撤往苏联后,延安和抗联的关系已经断了很久。延安冒着很大的风险,派出了一位原来在抗联7军的同志,前往东北寻找抗联。他居然找到了,但是文件、证件等都已丢失。他找到了被派回国小分队的战友,老战友为他作证,并带他前往苏联。但是他一进苏联就被扣押审查,同归的抗联的人说情也不行。周保中前去要人,苏联人给他的回答是这个人我们审查过了,应该没有问题。那人呢?我们派出去执行任务去了。还是没能和延安接上关系。

割断满洲共产党和延安的联系,符合日本人的利益、苏联人的利益、王明的利益,唯独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次奉天特委被破坏事件,正是满洲省委和中央被割裂的开始,而且一上来就是狠狠一刀。

为此,萨在进一步考证后,给赵云峰先生回文如下——

您提供的背景资料和人员名单,对这张照片的解读太有帮助了。根据您的名单,我把照片对比度调到极限,发现大部分人员的名字都可以对上了。

前排右侧起,当为张霭风、关天星、崔运河(可识别崔字,故此推断)、张俊芝(脸上有伤的),中排右起为李丕文、柳顺春、张子和、黄哲焕(叛徒)、尹昌燮(可识别尹字和燮字),最左边一人无法确定,推测为李军镐。也可能是您提到了名字,但不在十人被捕名单中的张适(但也有一种可能张适和张子和是一个人,子和为其字,这纯粹是我的推测了)。

不过,我也怀疑张适没有在这次大逮捕中被捕。据我看到的资料,他是在1933年10月,而不是1932年被捕的,1933年5月在哈尔滨还领导过工运活动。想来,这种从广州起义中辗转脱难的人物,要抓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张适1946年遇难后,1957年才被追认为烈士,时间有些晚。我猜测是他1942年出狱到抗战胜利后找到组织之间的历史需要甄别的原因。实际上,张适是1942年借“伪满”建国十周年大赦巧妙地从监狱脱身的。不过,“伪满”对于所谓“大赦”的政治犯多采取严密的监视措施,张无法继续活动当也不奇怪。

您写的文章中,颇有一些值得一谈的。

比如,奉天特委被破坏,是因为“飞行集会”。对这个“飞行集会”,看过《夜幕下的哈尔滨》或听过这部评书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夜》剧痛陈了“飞行集会”的危害,但历史上真实的“飞行集会”造成的损失更大。所谓“飞行集会”纯粹出于追求场面的“面子工程”,实际上,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造成了大批地下人员的暴露。同时,它既没有真正的杀敌成果,对教育群众也多有负面效应——“飞行集会”是散发传单和演说为主的,没有对敌人的武装进攻,所以没有杀敌成果,而当时地下组织力量弱小,无法保障参加人员的安全,于是今天你在闹市演讲,激励群众,明天你就被宪兵队抓住游街,这样的宣传效果无疑适得其反。

再比如,根据当时亲历者的回忆,第一次满洲省委被破坏的时候,省委书记张应龙当了叛徒,供出大量情报。宣传部长赵毅敏却坚贞不屈,咬牙不供,他的夫人凌莎也坚强地顶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