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2页)

第3大队的溃败让日军面临一个更大的灾难——由于根本没想到一个大队在这样短的时间就被消灭,第18师团司令部孟关已经完全暴露在中国军队的面前,而且根本无兵可守。

3月5日,田中新一中将留下少量阻击部队,自己率领司令部成员撤离孟关。6日,装甲兵团第1营攻占孟关。

田中新一中将率领的18师团总部与所属第56联队汇合,很快就发现有两支盟军部队已经插到了自己身后,一支是东侧的美军“抢劫者”特种部队(直属史迪威的美军突击部队,代号5307,因为指挥官为麦里尔准将,被中国远征军称为“麦支队”),另一支就是西侧的装甲兵团。意识到自己可能腹背受敌的田中下令第56联队向装备相对单薄的麦支队发动攻击,但攻势并未奏效。日军一度打到瓦鲁班附近的昆印,并把师团总部设在这里。但麦支队遭到打击后向中国军队求援,新38师113团人手一口砍刀从密林中开路,及时赶到战场,使战局转危为安。

麦支队指挥官麦里尔准将,他身边的两个可不是中国兵,而是美军中的日本“二世”这些日裔美国兵在麦支队主要从事翻译和情报工作,打起自己的老乡来凶猛异常,让人颇想起一句中国话叫“翻脸不认人”。

此时,日军忽闻噩耗——3月8日,沉寂数日的装甲兵团利用出色的机动能力突出奇兵,一举攻占日军后方重要据点维苏家(Wesu Ga),切断了18师团的主要补给线。闻讯的田中刚刚下达部队全线后撤的紧急命令,在昆印的总部即就突遭远征军装甲兵团的猛攻,中国战车直接冲进了日军18师团的总部!

根据当时在第3连担任射手的远征军老兵吴弼中回忆,当时日军出动了装备97式装甲车的战车部队试图阻击,但中方指挥官赵振宇亲率一连战车前导,冲向敌阵,在美军飞机的轰炸掩护下,终将阻击的日军装甲部队打垮。据当时在装甲兵团第1营的岳天(后升至台湾国民党军装甲兵中将司令)记录,拦路日军战车除被击毁数辆,尚存较完整的两辆被俘。

失去招架之力的日军丢下一百多具尸体四散奔逃,师团长田中新一仅以身免,逃入丛林后,靠侍从在密林中用斧头和锯子打开一条“伐开路”才侥幸逃生。远征军坦克兵回忆:“当我们冲进日军司令部的时候,他们伙房锅里的饭菜还是热的。”溃败的日军不但抛弃了大量辎重和重武器,连田中的战马和第18师团的关防大印都没有来得及带走,成为远征军装甲兵团的战利品。当时的装甲兵团第1连连长韩德明至今记得缴获这枚大印的情景——通讯组士兵小刘一边挥舞着关防大印一边找韩德明时,总指挥兼第1营营长赵振宇一把拦住查看,而他也冲上去。营长和连长竟然为谁来上报这个大印争了起来。“缴获的是师团关防大印,这以前是没有的事,我当时高兴得管不上对方是营长还是谁了。”韩老笑着说。营长毕竟是营长,韩德明不得不把大印交给营长。但是在上交之前,他找了一堆白纸,狠狠地盖了几十个印章留念。至此,孟关战役胜利结束,半个胡康——孟拱河谷已经落入中国军队的掌握。

日军的97式装甲车被称作“豆战车”,自重只有4.5吨,装备37毫米炮一门,机枪一挺,高度只有1.79米,在姚明面前是真正的侏儒,用它阻击M3或者M4坦克未免有点儿天真。

装甲兵团参战,此战一些文献认为发生在胡康河谷南路要隘大洛(Daro)。但从地图上看,大洛此时早已落入中国军队手中,日军18师团也从未将司令部放置此处。因此,此战发生在孟关周围,似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