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2/2页)

确切地说,当陈纳德硬着头皮把“飞下去示威”这个要求传达给弟兄们的时候,当场有23名飞行员提出辞职。飞行员们的理由很简单——日本人的战斗机不是当摆设的,P-40的低空性能不佳,一旦下去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想让委员长理解P-40的飞行性能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4月20日,陈纳德被迫约见宋美龄来谈这件事。

最后……最后飞虎队还是出动了,而且打得不错——当然,下不为例。

只是那段时间飞虎队的战绩有点儿出奇的好。从4月21日开始的一个星期,就打下来22架日军飞机——而日军只承认被打下来两架。

对此战绩,中美双方战后同时保持沉默,只有日本人上蹿下跳大表不平,但没人理它一个战败国的想法。

不过,有人暗中推测,是不是陈纳德和宋美龄当时达成了某种默契呢——比如,拿出一笔奖金来发给愿意进行对地攻击的队员们作为鼓励。当然,为了在合同上看着完美,奖金的名义还是要按照击落日本飞机来计算的喽。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不仅是中国的文化。

要是这样,跟日军损失对不上,也就情有可原了。

这是在飞虎队时代的烦恼,现在陈纳德指挥的是中美联合空军,一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这里面再刺头的飞行员也是不敢拒绝执行任务的。

陈纳德的问题在另外两个方面:第一,使用他手里的B-25中型轰炸机(就是那个杜立特驾驶轰炸东京的飞机),航程能够得着香港的空军基地,只有桂林。可是桂林那里无论汽油还是弹药,都没有储备,怎么能在那儿悄悄地做好出击准备而不让日军知道,是一大难题。

第二,即便能够悄悄出击,陈纳德手中的汽油都是经过驼峰航线送来的,十分珍贵,预期只能出动12架B-25和12架护航的P-40战斗机。然而,根据情报,日军在香港有不下40架战斗机,这点儿兵力面对面地打起来只怕要吃亏。

好在,陈纳德是飞行员中少有的学贯中西之士,终于被他琢磨出一条深合东方兵法的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