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3/6页)

吴天泽无言以对,他想过要放弃,可最后还是因为利欲熏心而走出了这一步。当褚兆林带着一群警察冲进来的时候,他放下极叶图,无奈地叹息道:“都结束了!”

谁都希望这一切就此结束,可谁都没想到,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而且比之前来得更猛烈,更让人防不胜防。

极叶堂的宜红茶销量每月都在稳步增长,没有了后顾之忧,张六佬决定走出去看看,于是和陈十三一路经由渔洋关到宜昌,再转道去了武汉。

说实话,张六佬还是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武汉这个大都市,顿时让他眼界大开。

“真是没想到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这辈子要是没机会出来看看,可真是亏了。”张六佬站在大街上,望着奔波来往的人流,赞叹不已。

陈十三头戴一顶礼帽,指着不远的方向说:“从这儿过去,不出半个时辰便是码头,咱们极叶堂的宜红茶便是从那个码头运出去的。”

“是吗,那还不赶紧带我过去看看?”张六佬急不可耐。但陈十三说:“急什么,刚到大武汉,先好好逛逛,然后去吃点东西填饱肚子,路上走了这么多天,该找个地儿好好睡上一觉,明儿一早再去码头也不迟。”

张六佬想想也是,大手一挥,说:“听你的,走!”

武汉拥江、抱湖、环山,龟息蛇盘,东南西北的商贾云集汉口;活跃的商航贸易,频繁的人流物流,带来各地不同风格文化习俗的渗透、融汇,孕生出一幅别具特色的画面。

1862年,汉口正式对外开埠,商贸空前繁盛,城市迅猛发展。次年,武汉茶叶贸易迅速超过广州跃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宜红茶已在武汉茶叶贸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翌日一早,张六佬和陈十三来到汉口码头,顿时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宽敞的江面上,来来往往、大大小小的船只穿梭不停,忙碌得就像蚂蚁一般。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鹾商典库,咸数十外。千樯万舶之所归,货宝奇珍之所聚,洵为九州名镇。”这话可谓是对武汉码头的真实描写。

“你知道汉口码头有个别称吗?”陈十三问。张六佬笑着说:“管他什么别称,我能亲眼看到宜红茶从这儿运达英伦,而且比梦中的情景更加壮观,值了!”

如今陈十三身上也少了些许匪气,不像当年刚从广东来到南北镇那会儿了。他打了个响指,豪气冲天地问:“知道芝加哥吗?美国的芝加哥。”

张六佬当然没听说过这个地方,陈十三道:“以后有机会可真要多出来走走,见见世面,才知道什么叫作大生意。汉口码头的别称就叫作‘东方芝加哥’,因为芝加哥是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商业大城市。”

“咱们极叶堂的生意也做得不小了,不过还不算大,我要让宜红茶卖到更多的地方。对了,就是你刚刚说的芝加哥。”张六佬感觉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感觉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实在太小太小,“十三爷,此时此刻,你就没有什么话想说吗?”

陈十三眉宇间夹杂着一丝难懂的表情,一字一句地说:“叔儿当年离开南北镇的时候,让我帮你们重开茶庄,我做到了,这就够了。”

张六佬内心涌动着感动,想起这么多年走过的路,也是感慨不已。

两人来到货仓,工人们正在往开往英伦的货船上搬运茶叶。该处负责的人叫吴嵩,此人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却能说得一口不错的英文。

“张老板,您来得正好,这批货物已经装了一半,而且英方今日要派人过来,您正好可以跟他们面对面谈谈。”吴嵩话未说完,突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快停下,别装了。”

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英国人,英国人正在不远处指手画脚。

“我让你们停下来,都聋了吗?”跟在洋人身边的中国男子趾高气扬地叫嚣道。不明就里的工人们只好停了下来。

陈十三不快地问:“那些人是干什么的?”

吴嵩忙说:“中间那个洋人就是这批货物的收货方代表,叫卡特。”

“老吴,快过来。”男子看见了吴嵩。吴嵩冲张六佬说:“那我先过去看看!”张六佬点了点头。于是吴嵩忙不迭地跑了过去,笑嘻嘻地问:“卡特先生,请问有什么吩咐?”

卡特高昂着脑袋,身边的男子说:“卡特先生说了,从今日起,也就是从这批货物起,每公斤茶叶的价格要降一块大洋。”

吴嵩一愣,说:“这个价格可是贵方跟极叶堂谈好的,突然说要降价,恐怕……”

卡特开口了,用一口蹩脚的中国话说:“这是我定的新规矩,我的客人对你们中国人的茶叶越来越失望,他们压低价格,我也不得不降价收购,如果你们不同意,那只能终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