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919年第一大案(第2/3页)

李三思道:“稍安勿躁,且听我慢慢道来,贼人提出五十万现大洋的天价赎金,想必对姚次长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清楚,说明这个内鬼和姚家关系偏远,至少不是家里人,这样我们就有了……”

“我只想知道,该怎么做。”姚次长很不耐烦,再次打断李三思的话。

为人父母者,这份心情可以理解,李三思笑笑道:“简单说吧,我们双管齐下,文的武的都预备着,为安全起见,先给钱救人,同时跟踪贼人下落,等姚小姐安全了,立刻将贼人一网打尽,追回巨款,现在您要做的是,派人去门上挂一盏红灯笼,等贼人再打电话来。”

姚次长道:“可是我真的凑不出那么多现金来。”

李三思道:“我不管你能不能凑出五十万现洋,你只需要让贼人相信你能凑出这么多便是。”

姚次长在屋里来回踱步,脑子迅速盘算着,到底是精英人士,一个绝妙的办法很快想了出来。

“有了,用一批金条,现洋,加上美元、英镑,还有大量的德国马克和法郎钞票,要多少有多少!”

吴炳湘点头道:“好计策。”

欧战过后,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剧烈贬值,看起来面值巨大的钞票其实一文不值,和废纸差不多,但普通老百姓连银洋接触的都不多,外国钞票更是一窍不通,这帮贼人横行于河北乡间,想必也是一帮土条,用马克和法郎糊弄他们,应该问题不大。

姚次长打了个电话,命人去交通银行筹措贬值外币,又打开家里的保险箱,拿出二十根金条和三千块大洋出来,又凑了些珠宝手势,看起来光彩夺目的一箱子,甚是诱人。

佣人在公馆外面悬挂了一盏红灯笼,大中午的挂红灯很是奇怪,来往路人都不免多看两眼。

姚次长焦躁的来回走着,忽然电话铃响了,李三思拿起分机的听筒,示意姚次长接电话。

“喂。”姚次长抓起话筒问道。

“姚次长你不仗义啊,招了那么多黑狗子上门,你还想要你闺女么?”依然是那个不阴不阳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我女儿在哪里?我要和她说话。”姚次长按照警方的要求说道。

“钱预备好了么?”对方不接茬,反问了一句。

姚次长看看李三思,对方点点头。

“红灯笼已经挂出去了,你没看见么?”

“这么快就预备好了?姚次长家里果然是金山银海啊。”

“差不多了,就快好了,五十万数字太大,我把家里的金条都拿出来了,还有很多外国钞票,足足两大皮箱,怎么交给你?”姚次长说道。

“你亲自带着上火车,坐下午两点半的蓝钢特快送到天津我自然会派人接收,不过要快哦,耽误到天黑就不好了。”

“我要和女儿说话。”

对方直接把电话挂了。

姚次长拿着没了声音的听筒依旧喂喂的大喊着。

吴炳湘过来将话筒从姚次长手里拿过,卡上,摇了摇,又拿起来:“电话局,我是吴炳湘,刚才是哪个号码接进姚公馆的?”

警察厅在电话局早就安排了人手,全北京的电话不过几百部而已,全靠接线员手工转接,查电话来路实在是太方便了。

很快情报传来,电话是竟然是从天津电话局转接来的长途!

事不宜迟,吴炳湘立刻安排了两名干练的侦探,帮姚次长提着大皮箱乘汽车赶赴火车站,同时他又紧急调派了五十多个便衣,携带着短枪匕首,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火车站,同时电告天津警察厅派遣干员予以协助。

京津之间的铁路相当便捷,每天都有好几班来往两地的列车,这种客车是美国进口的,豪华大方,车皮涂装为蓝色,所以被称之为蓝钢特快。

客车分三等,头等车厢是专为政府高官和外籍人士准备的,二等车厢是一般职员、学生、商人之类的社会中坚乘坐,三等车厢才是为广大老百姓预备的。

姚次长自然是要坐头等车厢的,那些便衣侦探就没这个待遇了,分散在二等和三等车厢,严密保护着姚次长的安全。

车过丰台的时候,一个十来岁的仆役捧着茶盘走进头等车厢,高声道:“哪位客人姓姚?”

便衣们立刻放下手上的报纸,注视着这个小子,面对这么多凌厉的目光,仆役已经毫不在意。

姚次长缓缓道:“我姓姚,你有什么事。”

仆役上前递过一张便条:“有人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姚次长接过便条一看,上面歪歪斜斜一行字:见红顶房,速将赎金扔到窗外,不得延误。

好狡猾的贼人!掐算的时间极其精确,根本没有给姚次长他们留出思考的时间,转眼间就看到远处有座红顶房子,就伫立在铁道旁,大概是值守道岔的工人住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