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6/8页)
“那,那,那她说你出了书,是真的?”过了好长时间,李铁柱才打破了沉闷的空气。
“啊,是真的,是真的。我给你们带回来了。”李明强急忙装出高兴的样子,去拉开提包,从里面拿出两本书。
“你们看。”李明强给父母一人一本。
“祖宗哩,我们家强子出书了。”笑二嫂冲着窑中间八仙桌子上李明强祖父祖母的照片,跪下就是三个响头,又麻利地站起来,冲着灶台上的一尊观世音菩萨跪下,磕起头来。
“妈,你怎么也信起这个了?”李明强不解地问。在李明强的记忆里,妈妈是不信神不信鬼的,给祖宗上坟供饭那只是对死去的亲人的纪念,烧香念佛,在李家是从来没有的事儿。
“别说话!”笑二嫂一脸的严肃。
李明强不言语了。
笑二嫂上香,磕头,磕头,上香,嘴里还念念有词。等她忙完了她该忙的一切,转过身来对李明强神秘地说:“要不是妈天天给菩萨烧香磕头,你能有好运?你听说过咱们村儿,就咱们镇,谁出过书?”
李明强不想惹母亲生气,也不说话。他在心里想,我出书付出多大艰辛,你们知道吗?你烧香怎么不治好哥哥的病呢?怎么不治好你自己的病呢?怎么还把爸爸的腿烧得不能走路了呢?要烧,也应该给杜甫烧根香,因为我和杜甫出生在同一个窑洞,沾了他的仙气。最低限度,也有他激励我不断学习、发奋进取的因素。
“婶儿,是明强回来了吗?”一阵银铃般的喊声打破了窑内的沉静,随着声音走进院来一位身穿青灰色连衣裙的少妇,那身段,那发型,那皮肤,哪里像是这山沟沟里的人,到北京去,人们也得高看一等。
这女人就是隔壁张洪的儿子张木匠张根的媳妇,在中学追求李明强的女孩儿,和张金凤一起架着李铁柱目送李明强离开巩县的杨玉萍。
“他嫂子,快进来。是明强回来了。”李明强的母亲高兴地招呼着。
“李明强。”
“杨玉萍。”
两个人都怔怔地看着对方。
要说杨玉萍对李明强的恋情,是一入高中就有了。那是刚入学的第一次运动会,篮球场上李明强左突右攻,不但征服了对手,而且也征服了观众席上的杨玉萍。后来,李明强成了学生会主席,团总支副书记,而且学习在班里名列第一,更引起了杨玉萍的爱慕。杨玉萍学习不好,但长相出众,人称校花,学校客来人往,举行集会,如果只叫一个人端水上茶,那准是她。当时追他的男生可不少,可她就是认定李明强一个人了,而李明强又偏偏不领她这份情。
那是杨玉萍家院里那棵水白杏成熟的季节,也是杨玉萍他们高中进入总复习的时期。越是临近毕业,少女的心越是跳得厉害。有多少次她向李明强暗送秋波,李明强都视若无睹。
一个星期天,杨玉萍将家里成熟的杏儿,一个一个地挑选,选了整整一大提包,那杏儿个大,圆圆的,白里透红,红中透亮,鲜嫩得像姑娘的脸蛋儿,一掐就能流出水来。杨玉萍小心翼翼地用肩背着,用手托着,不敢搭便车,不敢迈大步,只怕把杏儿挤烂,平时到校二十分钟的路程,杨玉萍硬是走了一个多小时。
夜自习的时候,杨玉萍告诉同桌去请教老师问题。不一会儿。她回到教室,说老师叫李明强有事儿。李明强跟着杨玉萍走到没有灯光的地方,杨玉萍说老师没叫,是她给李明强捎了一包杏儿。
李明强冷冷地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一吃杏儿就流鼻血。”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气得杨玉萍把一包杏儿全扔进了垃圾坑中。因为她清楚地看到李明强在班里吃过杏儿,而且吃了好多。
后来,就发生了高考前“二嗉儿”等人强奸未遂、李明强英雄救美的事件。杨玉萍被挑到镇政府当了打字员,在县城巧遇李明强当兵离开巩县,她好不容易才给李明强建立了通信联系,却被镇长从中间插了一杠。杨玉萍扇了镇长一记耳光,自己卷铺盖离“庙”了。再后来,就与李明强断绝了联系。当她得知,卫和平与李明强真心相爱后,就嫁给了李明强的邻居小木匠张根。
“他嫂子,你看看,你看看,我们家明强出书了。”笑二嫂见二人愣着,急切地向人炫耀自己的儿子,就像卫和平到来的那几天,她四处串门,老想听人家几句夸奖。
“真的?”杨玉萍看起来也很激动。她将书捧在手中,就像似捧着一块宝玉生怕摔坏似的,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皮,半天才轻轻地翻开第一页,目光直愣愣地盯着李明强的照片和作者介绍。好半天,她才怯怯地问:“老同学,能送我一本吗?”
“可以,你就拿去看吧。”李明强故作轻松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