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7/9页)

“讲浮戏山的传说吧,也让你了解一下这座山。”

“这座山为什么叫浮戏山呢?那天夜里你好像说过,我没记清楚。”刘红云说。

“啊——,这是《山海经》里记的,俺这里读过几年书的人都会背。我背给你听。”赵石头看了刘红云一眼,见刘红云向他投来期盼的眼光,就润了下喉咙背诵起来:“周围数百里,嶙峋万仞,势出天表。泉石欹危,映带左右,晨起俯而凭之,烟霞弥漫,万顷茫然,峰峦仅露其巅,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此虽云气凝结,实造化之妙用,而天下之奇观也。山名浮戏,取义于此。”

“那,为什么又叫老庙山呢?”

“这个嘛,还得从老庙说起。”赵石头说,“这里有个传说,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滥施苛政,不但焚书坑儒,还扒坟拆庙,他下令要把全国的寺庙都拆了。

“有一年,秦始皇来到嵩山,就是五岳中的中岳,离这通(9)近哩,半晌就走到了。”赵石头说着看了一眼刘红云,见刘红云专注地等着听他的下文,就接着说:“秦始皇听说浮戏山的风景比嵩山还美,就带着近身侍卫前来游玩。刚走到浮戏山,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只好躲在石崖下避雨。谁知,这雨一下,下到了天黑才停。秦始皇就让侍卫去找住处,侍卫去了半天,回来说,找遍了整座山,只有山坡下一个茅草房,住着一个老太太。

“秦始皇跟着侍卫来到草房,对老太太说,他们路过这里,因为遇到大雨走不了了,想借住一黄昏(10),明儿个(11)再走。

“老太太对秦始皇说,我这房子太小,你们镇些(12)人,在这里住太委屈了,还是到别处寻个宽敞的地方吧。

“秦始皇问老太太附近还有没有人家。老太太说,往北七八里地住有人家。秦始皇看看天已经黑严了,北边是山,山中虎啸狼嗥,一声接着一声,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就对老太太说,实在是没法子,今个只有住您这了。

“老太太说,咱又非亲非故,就这一间草房,有男有女咋住哩?

“秦始皇急忙说,您比我年龄大,咱俩结拜为姐弟不就中了。老太太笑了,说,我这岁数应该是你的长辈才对。秦始皇心想,不就是借住一黄昏嘛,认她做长辈也是一锤子买卖,明儿个一走,谁还认识谁呀。于是就说,好吧,我就认您作干娘,这样总该中了吧?

“秦始皇认老太太为干娘,在草房里住了一黄昏。第二天一早上路,走到山坡上,回头看那草房,不由得大吃一惊:他住的草房“呼”地一下变成了一座寺庙。秦始皇心想,天下的寺庙不是拆完了吗?怎么这里还有一座?那老太太一定是神仙变的,不能得罪。于是,急忙赶到庙前,只见庙的石柱上刻着一幅对联。上联是,藏风藏气龙盘地尊神先占。下联是,极幽极静凤凰岗圣母独居。横额是,玉仙圣母庙。

“秦始皇走进庙内,只见玉仙圣母的塑像神态与那老太太一模一样,非常吃惊,认为是玉仙圣母专门点化他的。心想,我已经认她作干娘了,岂能儿戏!‘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拜了起来,还下令要将这玉仙圣母庙保护起来。

“传说,秦朝时,全国的寺庙都拆了,唯独就留这一座。所以,人们就把玉仙圣母庙叫作老庙,也就把浮戏山叫作老庙山了。我想,这么叫,无非是说玉仙圣母庙建的年代早。”

“嗯,有点儿意思。”刘红云少气无力地说。

“你瞌睡了?”赵石头关切地问。

“不。”刘红云轻轻地摇了摇头说,“我冷。”

赵石头听了就脱自己的外衣。

“别,不。”刘红云急忙拉住赵石头的手说。

“那咋办?”

“你抱着我。”刘红云喃喃地说。

赵石头愣了一下,然后轻轻地把刘红云搂在怀里。刘红云顺势把头贴在赵石头的肩头。两个人都不说话,彼此听着对方不均匀的呼吸。许久,刘红云喃喃地问:“你怎么不说话?”

“嗯,啊,说啥哩?”

“故事,讲传说故事。”

“那,那我就给你讲个,讲个《阴阳石》的传说吧。”赵石头说完,急忙说:“还是讲《呼雷洞》吧,给你讲一个关于山洞的传说。”

赵石头为什么要把《阴阳石》变成《呼雷洞》呢?这还得从《阴阳石》传说的内容说起:浮戏山内有条大河谷,叫洪荒沟,沟底有二块园形石叠撂在一起,当地人都叫它“阴阳石”,也有人叫它“鸳鸯石”或“父母石”。

传说,很古以前,浮戏山里有对兄妹,父母双亡,每天上山为大户放牛砍柴。他们上下山都要路过金狮岭,金狮岭上有个石狮子。一天,石狮子看到兄妹二人后直喊饿,兄妹二人就把带的干粮凑近石狮子的嘴边,那石狮子竟然慢慢地把嘴张开把干粮吞进了肚里。后来,兄妹二人每天都把自己的干粮分一半给石狮子吃。石狮子告诉他们,世界将有大遭劫难,到时所有生灵无一幸免。让兄妹二人注意看它的眼睛,如果眼睛变红,说明大难来临,只要钻进它的肚子里,就能躲过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