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4/9页)

“那,洞顶上挂的是咋形成的?”赵石头看着洞顶那一大片钟乳石问道。

“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是倒过来了。”刘红云指着面前的一个像竹笋似的钟乳石对赵石头讲解说,“你看,这个钟乳石是从地面向上生长的,岩溶学上称它为石笋。洞壁或洞顶往下生长的钟乳石,被称为石钟乳。当石钟乳和石笋连接在一起时,就叫石柱了。”

“看,这上面还有水哩。”赵石头指着洞壁上的石钟乳说。

“这表面看上去湿淋淋的,说明它仍在生长。”刘红云看着那片石钟乳一边点头一边说:“没想到我们逃难逃难,却在逃难中找到宝贝了。”

“里边宝贝多着哩?有的像楼,有的像亭,有的像人,有的像神,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狮子,……”

“好了,好了,我知道。凡是溶洞,都有这些,只是多与少、大与小的区别而已。快,快带我看去。”刘红云拉着赵石头的手说。

“哎呀,烫,这么烫啊。”赵石头拉着刘红云的手说,“你在发烧,快,坐下,坐下,好好歇一会儿。”他说着把刘红云按坐在一块石头上。

“没事儿。你快带我去看。”

“带你去哪儿看?”赵石头沉下脸说,“满洞都是,咱就住这了,有你看哩。”

“我现在就想看。”刘红云依然很兴奋。

“不中。”赵石头不容置疑地说,“你坐着,我去弄点儿干草来。”他一边说一边向洞外走,看到马背上还驮着东西,就先把东西卸下来,然后走向洞外。

洞外,小树林里一双眼睛正滴溜溜地看向洞内,见赵石头走出来,倏地一下就不见了。

赵石头走出洞外,跑得远远的,找到一片又高又大的蒿草,一把一把地揪了起来。

洞内,刘红云借着昏暗的光线仔细地观察面前的钟乳石。

“干草来了。”赵石头抱着一大抱干草回到洞里,他怕吓着刘红云,一进洞就高声地叫了一声。

刘红云抬起头,只见一大堆黑糊糊的东西在向洞内移动,只听声音不见人,就站起来感叹地说:“打这么多啊。”

“铺厚点儿暖和。”赵石头说着已经走到刘红云跟前。他把草放在地上,两匹马就走过来,撕着干草吃。

赵石头抓了一大把草走向洞的另一边,看看,又折回来,说:“还是拴洞口吧,有个情况,它们准有反应。”他说着把手中的草放在洞口一侧,把一匹马拉了过去。

“别拴在钟乳石上,拴上就破坏了。”刘红云急忙冲赵石头喊。

“那上面精光,能拴住吗?”

“不只是那竹笋状的,和它一样质地的都叫钟乳石。”

“知道了。”赵石头拴好一匹马,又来拉另一匹,嘴里嘟囔着:“这满洞都是,至于嘛?看看,马踢断了一个。”

刘红云看了看马踢断的那个钟乳石,叹口气说:“我们尽量别毁坏就是了。”

赵石头见刘红云对钟乳石这么怜惜,知道它真是宝贝。他不知道它到底具有多大价值,只知道它比一般石头好看,就这一点,它就是个宝。他拴好马,在洞里找到一块没有钟乳石又比较干燥的地方。这块地有一米半宽、两米多长,与千佛画像崖下山洞里的石炕差不多。说它干燥,只是相对于洞内其他地方而言,整个地面潮乎乎的,只是那条潺潺流水的小溪在这里改道走了洞的一边。

“就住这儿吧,”赵石头说,“有条小河,洗洗涮涮都方便。”

“湿不湿?”刘红云问。

“地是湿一点儿,待会儿笼堆火一烤就干。”赵石头一边说一边把干草铺在地上,又把包袱拿过来,像在千佛画像崖下的山洞里铺炕一样把包袱里的衣服铺在上面,然后对刘红云说:“你就躺这儿,虽然看不清楚,但是有情况了好应付。”他见刘红云跛着腿走过来,又说:“这里向上走有两个叉道,洞都比这个小。顺着大洞走,还有个出口,有情况可以顺着洞向上退。”

“要是敌人从上边来了呢?”刘红云问。

“直接从这个口出去。”赵石头把刘红云扶坐在草铺上,指着栓马的一边说:“往下去不知道还有多长,我想那边肯定还有其他出口。”

“这不是看得很清楚吗?”刘红云望着洞口的方向说。

“那是你看洞口,眼前你能看见啥?”

“能看见你。”刘红云笑着说。

“中了,中了。”赵石头说,“你先挺(6)着歇一会儿,我去弄点儿柴火,晚饭得吃点儿热乎的。”

“你也歇会儿。”刘红云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我不死哩慌(7)。”赵石头说,“你挺下,把腿放高点儿,好消肿。我得多弄些柴禾,烧起来,洞里不仅亮堂,还暖和。”赵石头说着就向洞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