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5/11页)

牛半山见孟春桃起了床,急忙让小喽罗们送上了饭菜。孟春桃看了一眼桌上的饭菜,摇摇头说:“我不想吃,我想到寨子里看看。”她想,首要的任务是观察一下寨子里的地形,寻机脱身。

牛半山执意要当向导,孟春桃拗不过,只得让他同往。

出了圆木屋,面对的是几孔青石圈的大石窑。牛半山指着石窑说:“这是祖上留下的,建于啥年代我也不知道。看一看?现在就是文物了,你们北平没有。”

孟春桃瞪了牛半山一眼,冷冷地说:“你又没去过北平,你怎么知道北平没有?”

牛半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想象,想象。”接着又盯了一句说:“我看过不少有关描写北平的书,没发现有人写过这样的建筑。”

孟春桃扬了下眉,嘴角笑了笑,用讥讽的口吻说:“噢,我忘了,您博览群书。”说了,在心里笑,心想我就是要处处和你作对。想着话就出口了:“我告诉你吧,我们家住的就是这样的——窑洞。”孟春桃差一点把“窑洞”说成房子,心里一“咯噔”,脸上泛起了红晕。

牛半山何等的精明,这小小的细节,他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心想,小丫头片子,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更何况读的书了,老子在山上没事干尽读书了,你才啃了几本书?!想到这,他怪笑着说:“不敢说博览群书,《四书》、《五经》、《史记》、《孙子》、《唐诗》、《宋词》这些,只要你能说出上句,我还是能对出下句的。”他说着,偷眼看了看孟春桃的表情,口气更油滑了:“嘿嘿,你说你家住的就是这样的窑洞,真是说对了。”他又看了孟春桃一眼,见孟春桃拿眼睛惊讶地看他,就赖不拉叽地说:“不过,不是北平的家,而是这里的家,对吧?夫人?”

“牛赖。”孟春桃气得直跺脚。

“在,夫人。”牛半山笑着低头应声,俨然是一个随时听命的小兵。他看到跟随的平头和光头掩口而笑,就对他们摆摆手说:“中了中了,你们俩别跟着了,回去把屋子拾掇(8)拾掇,叫厨房给夫人包点儿扁食(9)。”

“是。”两个卫兵应声窃笑着离去。

牛半山指着自己住的窑洞说:“这一孔窑是我住的,进去看看?”

孟春桃本来就想进石窑看看,她还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石窑呢,而且是在山顶上建的。再一听是牛半山住的,就更好奇了。她看了一眼牛半山,笑着说:“好,看看你的猪窝儿。”说完,背着手进了牛半山住的窑洞。

这座石窑全是青石所圈,二米多高,三四米宽,五六米深。进门右侧放着一溜柜子,清一色上半截镂空下半截封闭。封闭的下半截是两扇开门,门关着,不知里边放着什么东西。上边镂空的柜子,靠门的四个,里边放的全是书。这四柜子书一下子增加了牛半山在孟春桃心中的分量。她在心里纳闷,一个土匪怎么这么爱书?其余的柜子里边摆放着各种古玩瓷器。孟春桃虽然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从成色看,她知道都很贵重。进门左边放着一口大水缸,水缸旁边放着一个古香古色的脸盆架,脸盆架上放着一个青铜龙纹洗脸盆,脸盆里清亮亮盛着半盆水,盆上方的一格里放着一个肥皂盒,盒里放着一块用得光溜溜的肥皂。从水缸到脸盆架上方就石缝钉着两个大钉子,扯着一根绳子,绳子上挂着一条白毛巾。一看这几样东西,就知道主人是个爱干净的人。离脸盆架半米远,两把罗圈椅夹着一张八仙桌子靠墙摆放,八仙桌中央供的不是观音,也不是如来,而是右手持刀左手捋须的关云长。再往里就是一道青布帘,帘子几乎全部打开,里边放着一张双人床。床上的碎花床单大花被,铺得整整齐齐。

孟春桃愣在门口静静地看着。牛半山笑着说:“这窑洞养人,冬暖夏凉,住着比房子舒服。”

孟春桃听了,冲他笑笑,走近书柜,淡淡地说:“这么多书,你都看了。”

“这是我看后舍不得扔的书。”牛半山也淡淡地说,“放在身边,没事时再翻翻,消磨一下时光,要不,整天待在山上也没啥意思。”

孟春桃用眼睛扫一遍书,把目光落在那些古玩瓷器上。牛半山笑着说:“‘盛世藏古玩,乱世存黄金。’现在是乱世之秋,可我见到这些东西,觉得丢了可惜,就都弄上山了。”

“是抢上山了吧?”孟春桃不无讽刺地说。

“可不全是,有些确实是我从老百姓那里买来的。”牛半山认真地说:“这些都是国宝啊,现在不值钱,将来都得是文物。”

“这么说,你还是个保护文物的大好人呢?”孟春桃鄙夷地看了牛半山一眼,在心里骂道:“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