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3/7页)

刘慈云和吕局长都惊讶地看着这位一直不多说话的徐主任,感觉到他不仅对八路军在青龙山慈云寺那段抗战史有研究,而且还研究得比较深。刘慈云重重地冲徐主任点了下头说:“走,看看去。”

一行人来到华严阁东北角的小院,院内设有伙房和斋堂。斋堂就是寺院的食堂,僧人吃饭叫用斋,僧人用斋之前要念“供养咒”,其中有“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斋堂院内靠山体处用天然石块砌就四孔石窑,石块全是手工凿成,宽高一致,远看犹如贴在墙上的瓷砖,整齐划一。窑顶砌琉璃出檐、窑门挂硬山屋顶雨罩,虽是石窑,却像寺院的殿堂一样,建得古朴精细,庄严肃穆。因为窑洞在慈云寺里仅有这四孔,所以人们习惯称其为四孔窑。每一孔窑只有一个门,门上边设有三个小通风口通气,使窑洞显得格外坚固静谧。

窑洞西侧是通向山半腰白衣阁的斜梯。这斜梯,成马鞍形,东西各四十九级台阶,全部用白色大理石铺就,白色大理石台阶,白色大理石护栏,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白衣阁前。

刘慈云抱着骨灰盒走到一孔石窑前,站在门口透过门缝向里看,里边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他又向西走几步,来到通向白衣阁的斜梯下,怔怔地看着那支撑马鞍形斜梯的梯形石墙。他曾经有一个方案,是想将母亲刘会贤的骨灰安放在这石墙的中央或“二老谈经峰”的东南坡,因为这两个地方紧挨着白衣阁,离慈云寺东门最近,能看到慈云寺东门,及东门里的场地和通向白衣阁的斜梯。因为这里见证了他父亲陈泽仁的牺牲和王金凤的英勇,也见证了日本鬼子和汉奸屠杀僧侣和老百姓的罪行。他母亲是当年唯一活下来的一名八路军,安置在这里不仅可以与她的战友长相厮守,还可以警示后人。现在,人家经过研究让安置在庆云峰,显得更有道理。那里正对东门,俯瞰这里,一望无遗。那里既是她母亲藏身的地方,也是他的出生地,更有纪念意义。他想到这里,又招呼刘晓豫:“晓豫,晓豫。”

刘慈云叫了两声,只见佳佳喊了声“姥爷”跑了过来,问他说:“是不是照相?照哪里?”

“你爱照哪儿照哪儿,你妈呢?”刘慈云不耐烦地说。

“在这儿呢。”刘晓豫举着李斌的那个剧本从斋堂旁的白皮松后边跑过来,“爸,什么事?”

刘慈云看了看刘晓豫手中的剧本说:“那啥?你不是想写这里的小说吗?还有那谁写电影,你们好好看看这个地方,好好写写当年这里发生的事情。”

“知道了,爸,我知道。我正在看他写的剧本呢。”刘晓豫扬了扬手中的剧本说。她离开那块“五十三峰圣境图”石碑后就又从坤包中拿出了李斌的剧本,一来她想看李斌后边写得怎么样,二来想对比一下他们两个人掌握的情况,至于慈云寺里的布局、功能,她来过两次已经门儿清了。不清楚的,她还买了一本慈云寺现住持释延超大师主编的《慈云寺志》,里边介绍的非常详细。可这剧本,一边看还可以一边对证,有异议的,李斌就在身边可以询问。所以,刘晓豫把剧本翻到第35页,接着李斌写的第72个场景,一边随着众人走一边迫不及待地往后看。

72. 慈云寺后“二老谈经峰”的山坡上夜外

王富贵带人来到离慈云寺不远的“二老谈经峰”的山坡上,他们停下来,背靠“二老谈经峰”向四周观察。

73. 慈云寺门外夜外

许多火把把慈云寺东门口照的通亮。门口有不少鬼子汉奸把守着。

李母被绑在门口的一棵树上,脚下架着柴草,栓子和一个特务站在她的身边,神态各异。

74. 慈云寺方丈室内夜内

慈云寺方丈室内正中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酒菜。松本坐在正中,郭疯子、王友池、陈泽仁和另外两个日本军官坐在其左右。郭疯子、王友池与松本等人推杯换盏,而陈泽仁却目光呆滞,忧心忡忡。

郭疯子和日本人碰杯喝完,夹了一块肉放在嘴里一边嚼一边掂起壶给自己满上杯,端起酒杯隔着王友池要和陈泽仁碰杯。

郭疯子:来,干一杯。

陈泽仁惊慌地拿起酒杯,颤抖地伸向郭疯子,郭疯子快速地碰了一下,一口将酒吞下,然后看着陈泽仁。陈泽仁窘迫地将酒喝下,被呛得咳嗽起来。

郭疯子:哈哈哈……,别慌嘛!来,吃菜。

松本(拿着筷子示意陈泽仁):吃,吃。

陈泽仁拿起筷子夹了一点菜,小心地放入口中。

郭疯子:就要和老婆团聚了,你是不是有些激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