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叛国者(第2/3页)

查曼正在起草一个新的谈判底线,马上会通过掌握的渠道发过去,他不知道中国人会不会让步。他已经退无可退了,总不能无条件投降,现在只有等着前方军队给自己长长威风了。

“把第40炮兵师还能打的部队,机动防空部队的一部分,还有第2装甲旅都给穆亚尔。让他无论如何在今天解决战斗。”

“长官,能行吗?”

“死马当活马医吧。”

没有制空权,他的部队调动变得异常困难,随时都可能被敌人空军看到,好在还有地下运输线。现在没有多余的选择,如果战争会在几天内落幕,中国人自然不屑与他谈,他希望能一举夺回阵地,让对手知道自己还有实力。

与此同时,罗尔上校正驾驶着一架孤独的战机,迎着落日的余晖向西飞去。他的目的地在斯利那加。不久前他作为空军支援力量,还在那里长驻了一段时间,在地面出路被截断后,他才冒死突破了出来。

现在他肩负着空军参谋长亲自交付的任务。很显然这件事对空军的前途极为重要,对于自己则不会是什么好事,他知道自己会从一名英雄跌落成叛徒,不过他又不得不作出这样的选择。

印度空军已经无力再战,国家面临南北分裂的局面,目前唯一可能在人民党下台后继续整合印度的,反而是杰米伦这个叛徒,如果不选择他,转而投靠孟买的新政府,那样国家就会走分崩离析,也许不是南北分制,而是变成很多块。

印度只是在殖民地时代,才作为英帝国的一个统一征税单位,经历了整合。在甘地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完全不同的人群第一次获得了认同感,但是大量语言和宗教的障碍是天然的分裂诱因。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领导人站出来,滑向分裂几乎是必然的,他打开电台,在约定的频道上等待通话,雷达告警设备一直起作用,可以发现至少6到10部雷达在三个方向出现。敌人应该看到自己了。他有些不耐烦起来,附近有一部FD2000的制导雷达一直在紧盯自己,似乎在拿自己练习,非常有挑衅意味。从雷达源的位置看,位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阵地一侧。与所有印度飞行员一样,罗尔并不认为自己是输给了巴基斯坦,这让他们即使在败局中,也能对巴基斯坦部队迸发出怒火和相当的战斗力。

如果是战时,他会立即回敬一枚反辐射导弹,然后做一串眼花缭乱的动作来摆脱雷达。即使到了现在,他仍然有这样的冲动,不过他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然容易会将长官交代的事情搞砸。

“三叉戟中队长。听到请回答。”电台里有人用英语说道。

“收到。”

“我是巴基斯坦空军格里芬中队飞行员,奉命为你护航。我和另一架僚机将从3点钟方向出现。”

“收到。”

罗尔并不想与电台里的这个人多说话。

格里芬中队是早就被消灭的歼击机部队,曾经使用歼7战机,在战争的第一个月里就在边境空战中被击落过半,后来一度取消了番号。

看来巴基斯坦空军已经恢复了第4个中队了。早上他才知道巴空军将黑豹中队恢复了,没想到到了下午,格里芬也出现了。考虑到巴空军新飞行员,最近在新德里的损失状况,他们还能够不断增加中队实在让人吃惊。巴基斯坦曾经有一条JF17生产线,据说可以维持每月2架的产能,不过从来没有实现过。中国人掺乎进来后,一切发生了变化,巴基斯坦开始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武器。

对于印度被打败,罗尔怀有非常复杂的感情,他与戈亚那样的好战分子不同,并不赞同开战,他知道巴基斯坦后面有可靠的援军,而印度背后虽然有大量的摇旗呐喊的国家,但是并没有太可靠的盟友。现在这个判断得到了验证,巴基斯坦军队几乎被打光一遍,但是中国开动工厂很快填上了这个窟窿。而印度的盟友却姗姗来迟,而且要价不菲。

他注意到右侧2个灰色的小点出现,快速从自己机头通过,飞过12点时,两架枭龙故意反转机身,露出机翼下的导弹,显得敌意颇强。他用头盔瞄准器跟踪了一会儿,从编队飞行轨迹看,并不整齐,不像是老手。

2架枭龙绕到后面,一左一右夹住他,这让他很不舒服。罗尔看准下方的云层,突然在滚转中向下加速,将2个菜鸟甩掉。他不需要带着导弹的飞机护航或者押送,必要时还得露一手。这个动作同时甩掉了跟踪的地面雷达,他借助附近的雪山,直奔斯利那加而去。巴基斯坦飞机没有追赶,他们只是来耀武扬威一下,吃了瘪就回头了,并不跨越梅内亚姆的底盘。

罗尔绕过群山,看到了斯利那加4000米长的跑道,边上停着几架中国运输机,那大概就是运送粮食的飞机,梅内亚姆的军队已经事实处于断粮状态,如果中国人不接济粮食的话,根本无法维持生存,别说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