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 彻底瘫痪(第2/3页)

最终在宋宁的支持下,萨米主导了反击计划。他确实是当仁不让的人选,不但是会场上资格最老的将领,而且具备相当的低空突袭经验,由他参与其中,可以弥补中国空军在这方面的短板,出于担心低空飞行训练导致伤亡,中国空军进行的低空突防演练并不多。计划原定于晚上进行,那样突击效果更好,但是没有预料到凌晨鹰墙的反击打乱了指挥,计划被迫推迟到了现在,如果空军不再行动,或许贺凡的坦克真的要替他们完成任务了。

萨米在空中耐心等待机群集中,它们分散在各个方向,任务和路线各不相同,不过大部分是掩护的配角,萨米与赵林组成的一个4机编队将完成核心任务。真正要瘫痪阿格拉基地,2架飞机投掷的精确弹药已经足够了,不过到目前位置,空军已经白白浪费了数百枚远程弹药。

推迟到白天行动的好处在于飞行难度的降低,飞行员不必完全依赖地形回避,另外由于阿格拉周围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亲杰米仑的游击队控制,即使被击中,飞行员仍然有很大的逃生机会。

如同往常的套路一样,电子战飞机从区域外发起攻击,企图瘫痪阿格拉的雷达,但是距离太远,干扰只能起到有限的掩护作用。随后苏30携带着远程反辐射导弹展开攻击,这些导弹注定无法击中目标,它们会在雷达附近,被电子战天线吸引而偏离,不过攻击本身可以吸引雷达指挥官的注意力,这是突击部队接近目标的机会。与此同时,苏35部队发起了一次深入拉贾斯坦腹地的攻击,目的是驱逐敌人的预警机,迫使其后撤。如果它们靠得太近,仍然可能洞悉低空目标。

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到目前为止,敌人应该还看出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萨米一支留心着敌人预警机的位置,显示器上并不现实其具体位置,不过指挥机可以提供目标的距离,最终预警机受到威胁,真的在一群F15的围绕下后撤到了斋普尔以南,他向指挥机发出了展开行动的请求,立即得到了宋宁的批准。

4架单座型歼10悄悄降下高度,从混乱的战场边缘,消失在所有敌人眼线的视野外。在这个编队后方,还有一队双座型歼10,以及刚刚起飞的歼轰7编队;双座型歼10将负责补充打击,而歼轰7将视情况确定,是否参与行动,这种二代机在白天具备很强地形匹配飞行能力,以及不错的载弹量,除此之外的优点并不多。

萨米驾驶着编队中唯一的A型,挂载的弹药不多,不过作为指挥机,他放弃了目标指示吊舱,额外挂载了电子侦察吊舱,加强了被动监视能力,这使得他更加容易判断敌人的动向,判断编队是否仍然隐蔽。

战斗机向东飞行,在阿里格尔附近转向南方,开始紧贴着小山飞行,东面百十公里的巴雷利基地,仍然有印度空军的雷达站在活动,并且可能有美军顾问人员插手与多国部队互通有无,所以必须小心避开它。

编队始终保持略高于两侧小山的高度,这样的高度可以保证视野,地面杂波也可以给与充分保护,暂时还没有到最后的,需要冒险钻进山沟的时刻。

萨米随时可以感知到四周战场的各种雷达扫描,侦察设备每秒钟接收到的脉冲信号多达数十万次,当然大部分是无害的。如今的战场,通过各种数据链系统以及天线串联起来,加之大量的各种雷达,身陷其中的简单战术告警设备,越来越难以分辨真正的要害。

目标越来越近,萨米率领编队持续下降高度,使用真正的地形回避飞行。参与行动的4架战机开始拉开距离,保持500米以上的间距。附近的山头仍然由印度部队控制,不过这些人没有预警系统根本来不及组织反击,即使他们手上有便携导弹也不可能有机会发射。

与此同时,5000米空中的歼11B战斗机,也开始使用联合攻击弹药,对阿格拉发起了抵近打击,卫星制导炸弹即使遭遇干扰,仍然可以按照惯性导航飞行到大致区域,打不到雷达,至少可以破坏跑道一架J11战机在抵近到70公里区域时被爱国者导弹击落,成为了本次计划的第一个损失。

“前面山口有新出现的近程系统。我们设法绕过去。”萨米在编队频道呢提醒他要修改路线,他通过电子侦察设备探测到了路基的密集阵系统,就在山口附近,很好地扼守住了低空突防的要害,看来敌人方面也不傻。

“错过这条路线,打击任务会陷入混乱。”赵林提醒道。现在转弯意味着整个攻击线路无法按照计划实施。

“跟上我,我们从东面进入,换个方向难道你就认不出那部雷达了?”

“堡垒,要求有限对基地东部区域展开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