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 导弹失效(第3/3页)

骄狂的敌人坦克的推进速度异常的迅猛,几乎达到了越野速度极限,看气势,分明想一口吞掉对手,而中国坦克则利用地形缓缓前进,开始适应对手的准头和射击节奏,到了双方距离读数进入4000米后,中国坦克开始倒退。这是贺凡事先根据战场特点制定的,反复拉锯的战术。

或许敌人有他们的理由认为M1A2的火控更胜一筹,可以在远距离上打中机动目标,不过中国坦克手们知道那是不现实的,这样的距离上,即使蒙中了,也不可能击穿正面。所以中国坦克手们的基本原则只有两条,一是保持距离,二是利用地形。

这一带地形开阔,但是战场中间也有一些起伏,对于善守者而言,可以尽量避免漏出底盘,而M1A2坦克正面投影较大,且所处地势较高,所以可以诱使它提前暴露出完整的正面。

对于螺旋飞行的激光架束导弹而言,其飞行方式决定了,要命中4.5公里外的炮塔,精度仍然嫌低,所以要放得更近些。不过这些导弹能否击穿敌人正面贫铀装甲,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从已经掌握的情报看,是无法击穿的。而最终的决斗,很可能会进入到1500米甚至更近距离内的穿甲弹对射。

可惜的是,由于没有掌握外籍军团可能大规模出动坦克的情报,贺凡的部队没有补充贫铀穿甲弹,这些弹药并不是中国陆军的空白。只是原来的估算最后的装甲战会在新德里城区进行,所以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而没有投入这种可能形成放射性污染的炮弹,而敌人却毫无此方面顾忌,他们不在乎放射性粉尘落在新德里的居民区内。

所有坦克在连长口令下,同时发射激光架束炮弹,坦克则保持稳定后退,以保证炮手的激光架束始终对准目标。漫长的飞行过程中,目标完全没有规避动作,也没有发射烟雾弹,他们要么是没有观察到导弹逼近,要么是对装甲很有把握。

大约一半的炮射导弹命中,但是没有一辆敌人坦克停下,射流无法钻头炮塔正面,这样的结果显然会大涨敌人的威风,因为他们可以放心的是,炮射导弹对他们无效了,从任何距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