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突击炮(第2/3页)

1连连长,仍然保持势头带头推进。果不其然,敌人的榴弹炮哑火了,不是被己方的火力压制住,就是跑路了。他现在必须坚决地消灭掉那些炮兵观察车辆,有可能是几辆悍马,也有可能是几辆轮式战车。这些东西仍然可以找来诸如M270或者大口径迫击炮那样的火力。99式坦克上的激光压制设备是一项了不起的工具,不但可以破坏各种直接的瞄准,对敌人炮兵的前沿观察一样起作用。眼看对方的迫击炮开始发射,但是大部分都打得很偏。并且激光对抗设备可以精确测量到对方测距或者指示激光的方位,十分有利于坦克手迅速搜索到这些目标,并实施打击。

没有任何的警告,一发穿甲弹从不知道什么地方紧贴地面飞过来,击中了一辆中国坦克炮塔正面,没能穿透,弹芯没有折断,打着旋飞向了远方。

“发现坦克?”

“什么情况?有谁看见了?”连长大喊起来,看不到对手,显然是最严重的情况。

“弹道很直,像是线膛炮。”

“不要发射干扰,保持速度,注意观察。”

对于集中注意力观察正面的车长们而言,滑膛炮发射的长径比较大的尾翼穿甲弹在远距离上,弹道难免受到横风作用而变得飘忽,并容易被观察到,但是线膛炮弹道则有些不同。

“04 12点钟,发现快速移动装甲车辆,可能是斯崔克,没看到炮塔。”

“嗯,刚才也许是它在用激光指示我们。”

“距离2400,有些远。该死,他们一定在哪里藏着一门很准的炮。”

“都小心些。”

显然区区几辆指示炮兵的斯崔克不构成威胁,不过前面应该还有一些藏头露尾的坦克,它们始终没有使用激光测距。能够从2公里外某处,做到首发命中,至少证明它应该停在某个地方。对于现代坦克而言,火控中的提前量计算,是最不精确的,某种程度上只是取平均值的大致估算,并不对目标移动的完整轨迹进行统计。所以动对动瞄准时,必须面对目标角度速度变化率非线性变化,无法测定的情况。这确实不是坦克火控可以解决的,除非在某些角度上,目标看起来相对不动,或者匀速移动,才可能实施射击,要么距离近到可以忽略大部分不确定的变化。

刚才被击中的那辆坦克的车长,默数到10下,这大约是一般坦克装弹并第二次射击的时间,当然这些纯纯的经验或许不准,不过大部分印度射手,总是按这个节奏开火。

果然远处地平线上腾起一片不大的烟雾,坦克炮的抽烟器,总是使得发现时间延后,一发炮弹已经到了跟前,再次从紧贴地面的地方飞来,炮弹第二次命中坦克炮塔前楔形装甲,可惜仍然没有击穿。车长这次清楚感觉到了撞击的分量,不久前,他有幸被挑战者从远距离上击中过一次,所以他敢说,飞过来的并不是120毫米火炮发射的,动能超过10兆焦的炮弹。

“看到了射击方向,像是100炮,或者105炮,仍然没有发现炮塔。”

“我也看到了。他们不会是拿什么奇怪的东西来给阻击我们吧?”

连长紧贴稳像周视,用最大倍率一米一米搜索弥漫烟雾的地区,终于看到了微微凸起于地平线上的可疑炮塔,如果不是上面竖着一挺机枪,几乎无法分辨。

他紧接着看到了目标的第三次射击,仍然命中。显然,线膛炮发射的长径比较小的炮弹的精度优势在起作用,不过,已经不再引起慌张,99式坦克并不是防护最出色的的坦克,不过炮塔正面这一截,确实让坦克手们充满自信。

“2.2公里,看不到底盘,它一定躲在了一个坑里,它要沉不住气了。”

隔着2200米,双方只能看到对方的炮塔,这辆可疑的坦克一直在精确地开火,不过它发射的,带滑动弹带的穿甲弹,或许要等到1公里内才能起作用。为什么会有一辆坦克带着一门落后于时代的火炮?外籍军团到底偷偷集结了多少,来自于地球各地,杂七杂八的武装力量?这个问题着实应该让徐景哲的情报部们略感惭愧。

中国坦克群,显然踩过了底线,更多隐藏着的火力纷纷活跃起来,穿梭的测距激光再次遍布战场,一切恢复到以往坦克战的常态中。中国坦克则稳稳向前,并不受敌人火力干扰,也无意急着对敌人开火。

指挥阻击的前田中尉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决心退出战场。

昨天夜里,他作为混成团的侦察部队,一直冲在了90式坦克前面,并且靠着精准的射术,将个人战绩从0迅速上升到了6,远远超过了驾驶90坦克的矢村。其中一辆巴基斯坦坦克是被他从3公里外击毁的,据说是有记录以来,最远距离的夜间击毁(该记录并不收录中国坦克在本次战争的表现)。但是眼下的事实证明,对手已经与昨夜大大不同,他们的装甲不再是那么容易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