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 目标:戈温德湖(第2/3页)

从热像仪中看,有步兵拦到了低速行驶坦克前面,然后爬上去与探出头的车长说话,看来不能再多等了。黄德兴很怵几百米的遭遇战,所以他希望1通过调整队形,保证第一轮火力就能打垮敌人一个连,但是靠的有些近了,以至于被步兵发现了。

12辆坦克一起开火,将敌人坦克纵队掐头去尾,拦腰截断。

挑战者

ii与T72不同,似乎是那种经常需要补一炮的坦克,挨了第一轮打击之后,仍然有不少中弹坦克继续行驶,并且炮塔开始转动,就如同反应迟缓的恐龙一样。

中国坦克利用驾驶员的微光夜视设备,在丛林间以中速穿梭、观察,抢占下一个有利位置。

敌人暂时处于无措挨打的境地中。空中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的无人机也加入了战斗,它们开始袭击各种能够看见的目标,并不仅仅打击坦克,敌人坦克开始发射烟雾,以破坏地面与空中的敌人进行识别与激光指示,但是为时已晚。地面的中国坦克在不断的移动中,总是可以在近距离上,利用热像仪分辨出目标的轮廓,而这样的距离上,射手并不需激光测距也能轻易打中目标。

战场单向透明,已经将优势加强到了这样的程度,即使是那些只装备100毫米低压滑膛炮的步兵战车,也开始跃跃欲试;理论上,他们如果从比较有利的位置上发起攻击,是可能摧毁一辆从企图从面前夺路而逃的重型坦克的。

重型步战车,开速按照指挥部指令,移动到敌人将要通过的位置上,等着惊魂不定的敌人自投罗网。

最先出现的,是开着车灯乱闯的敌人卡车,步兵战车不理会这些豪无价值的目标。随后一辆挑战者型坦克慌不择路地从步战前方通过,它的炮管转向后方,不停释放热烟,显然车长既担心后面,又担心上面。挑战者的驾驶员好像找不到路,只能跟着卡车尾灯,向大致方向狂奔,一路上撞倒了不少小树。

几辆步兵战车同时使用大小两种口径的火炮向这辆坦克开火,那些30毫米机关炮发射的穿甲弹喷射到厚重的装甲上,大部分向四面反弹乱飞,但是有一些击中了薄弱部位,使得坦克后部燃烧起来。

火网中,笨拙的坦克开始转动炮塔,看来敌人炮长开始搜索目标了,但是100毫米炮弹从后方击中了炮塔,最终火势蔓延到整辆坦克。坦克爆燃的火光中,第二辆坦克从同一个方向出现,但是毫无战意,仍然企图夺路而逃,跑开几百米后,突然熄火,随即被一枚激光驾束导弹击中后瘫在原地。

从黑暗中出现第三辆坦克,也立即掉进了密集的火网,愤怒的印度车长相当的沉着,他下令减速,并开始转动指挥仪搜索威胁,他终于看到了那些正在几百米距离上向自己开火的,竟然只是步兵战车。

他咬着牙操作炮塔转动,尽量将正面装甲对准那些不自量力的中国战车,随时准备反击。但是正当他超越重伤的炮长,进行瞄准时,顶部观瞄设备被横飞的弹药摧毁,刹那间两眼一抹黑起来,他意识到自己完蛋了。

2辆步兵战车在丛林中绕行,追击乱闯的坦克,最终抵近到100米距离内,用30毫米机关炮扫射这辆坦克侧面装甲,将它打得千疮百孔,最终燃烧起来,其内部人员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

印度人得到的这些60余吨重的玩具,彻底失去了之前的威风,实际上它们只有正面的装甲比较厚实,但是从头顶到侧后的各个方向都不算可靠,即使是30毫米火炮使用钨芯脱壳穿甲弹,也可以狠揍它们。

最终残余的印度坦克兵意识到,逞英雄的时候过去了,他们抛弃战车,徒步逃跑,这反而成为了最安全的选择,中国军队没有严密的包围圈,并不袭击步兵。

整营被堵在后方的印度山毛榉导弹部队,也发现苗头部队,也放弃了装备逃跑,而散落在后方的很多技术兵器和工程设备,也被中国军队获得。

黎明时分,王镇北的部队早就离开战场,继续向东,却扩大边境战役的胜利去了,只留下一些步兵打扫战场和看管俘虏。

情报部门派遣的庞大摄影队,带着他们的设备,优先征调2架米171直升机来到现场,作为一种策略,其中还有一些外国通讯社的记者。现在正是开动宣传机器的时刻,要让那些出于所谓“道义原则”,顽固支援印度的西方政府看看,他们提供的装备,根本无法撼动这场战争已经注定的胜负。当然,这只是徐景哲希望展现出来的一面,实际上西方的援助确实让他和他领导的单位倍感压力。他的小组用了十来年时间,收集印度武装力量所拥有的,庞杂军火库的各项情报,但是短短半年内,印度的武器库又充实了一倍不止;对于情报头子来说,又多了诸如:搞清楚新装备到了什么单位,训练如何之类的课题,二中国对印度的情报渗透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当然他的情报刺探,也收获到了若干印度后勤部门的怨言,这是他唯一能安慰自己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