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 阴损的招数(第2/3页)

对付这种有老家伙们操作的不易受干扰的相控阵雷达,显然不能仅仅使用武器的基本投射方式来进行,战场已经无数次证明了,高端的的对抗,最终不是武器的较量,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比拼。

对于数量占优的飞豹战机来说,眼下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敌人经验里找不到答案的方式,碰巧中国军队有了一些新的技术,以及衍生出来的战术。

这些装载在履带底盘上的雷达具备相当的机动能力,其次是开机预热时间很短,可以迅速投入作战。

当然,这种相控阵雷达的缺点是视野有限,单独作战破绽很多,虽然它的天线仍然具备低速旋转的能力。必须将其注意力吸引到错误的方向上,然后偷袭者在尽可能近的距离上丢下反辐射导弹,才可以防止它一次又一次地关机逃跑,把空中力量耍着玩。当然,萨姆11大约有40公里的射程,这将是一条不可过多逾越的红线。

对于发射车和导弹的打击,现在变成了一件其次的事情,在林淮生在指示中,只要求消灭制导雷达,以此来瘫痪其他部分。他甚至有了一些贪得无厌的想法,如果能够俘获成套装备的话,可以用来装备挑肥拣瘦的巴基斯坦军队。巴基斯坦第1装甲师刚刚越过边界,总算有了一点机械化部队的样子,但是其指挥官一直在抱怨没有可以随同坦克部队行进的防空武器,印度部队多样化的武器库或者是一种就近的选择。

2架歼轰7向南方佯动,在敌人的包线边缘时时做攻击状,迫使敌人制导雷达对准他们,印度导弹操作人员当然知道,在没有警戒雷达的情况下,单独开机跟踪有多大的风险,但是他们存在一些侥幸的想法,首先雷达附近仍然有道尔系统防护;其次,如果对手有一些携带反辐射武器的战机躲在雷达视野外,那他们也很难截获到雷达特征进行锁定,对于发射这种武器而言,战机必须处于雷达主瓣波束内一段时间,这似乎是一种常识。

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确实有2架歼轰7战机,在北方山区移动,他们利用印度北方军区的防空武器避战,暂时可以避开这一带避开萨姆11的3坐标雷达视线内。

新型的反辐射导弹具备多种发射模式,其中一种是印度人还不知道的,载机未必需要进入雷达的照射范围内,导弹可以通过数据链方式,将其余飞机截获的雷达波束特征,进行引头初始化后的设定,利用这种锁定方式,其发射条件与常规也有所不同。导弹可以按照既定航线,进行惯性导航,然后在敌人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突然进入其辐射范围,根据对照雷达信号特征截获之前锁定的目标,如果此时敌人迅速关掉雷达,导弹将按照记忆中的目标位置,直接砸下去。

这种新的发射模式,是根据以往空地对抗中的一些教训而改进的,可以尽量避免敌人雷达在远距离上看到反辐射导弹。

如果在100公里

外发射反辐射导弹,意味着敌人至少有2分钟的时间采取关机和转移的措施,但是如果敌人在20公里处看到这枚导弹,或者在同样距离上,使得导弹处于雷达的旁瓣波束内,敌人的反制时间将压缩五分之四,几乎没有任何反制的可能性。

诱敌的歼轰7一直在分析记录敌人的波束特征,并通过数据链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北方待机的同型战机上。在地面敌人看来,中国战机沿着导弹包线外延做圆弧形飞行,完全像是在寻找破绽,所以这会儿虽然情势危急,却绝对不能松劲,必须死死卯上。

空地对抗中,空军总是占优一些先天的便宜,何况这次还有数量上的优势。待机而动的另2架飞豹,则将敌人波束特征输入导弹,同时飞机本身仍然在偷偷接近目标,并积攒高度,做一次理想的发射。

时机成熟后,双机偷偷发射了反辐射导弹,然后转弯离开。2枚沉重的导弹径直飞向目标的位置,如不出意外,将在很近的距离内发现雷达波,并转向敌人雷达,给那些印度老兵们一个惊喜。

地面上的印度指挥官,一直拿捏着发射导弹的时机,但是那些飞豹总是不太靠近,又不远离,这让他有些担心可能中了什么计策。

警戒雷达仍然没有行驶到地势较高的区域,无法开机探测整片空域。他倒是不太担心敌人的无人机会偷偷绕到头上扔下激光制导炸弹,因为他四周方圆10公里内,还有4辆道尔m1系统护卫着,那些东西顶部的战场监控雷达虽然功率薄弱,看不太远,但是聊胜于无,至少可以吓退无人机。他倒是担心敌人又在玩什么新的把戏,中国人打仗从来不死脑筋,总有一些阴招,让人防不慎防,这些他在阿萨姆就领教过了。

突然间,两个新的目标出现在雷达视野内,距离只有30公里,指挥官在第一时间里判断为滑翔炸弹,下令紧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