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 短兵相接的对决(第3/3页)

他的后撤计划和进攻计划一样,环环相扣,过于严密(对于印度部队而言)。他将需要加强型桥梁运输的部队,排成紧凑的队列,依次过河,为了防止中国军队使用各种手段将关键性桥梁炸毁,将这支看家的防空部队派驻到了这一带。实际上中国军队并没有炸毁桥梁的计划,在林淮生的计划,中这座桥梁属于可以利用设施的范畴。

第4装甲师的人马受过严苛训练,是印度陆军中少数可以执行周密计划,而不走样的部队,但是帕夏尼塔的计划,没有预料到周边其他没有时间观念印度部队可能起到的作用,最后一支属于梅内亚姆将军序列下的工兵出马,提前几个钟头炸毁了这座大桥,同时破坏了帕夏尼塔和林淮生的计划。

山毛榉导弹的制导雷达,在飞豹投下布撒器的第一时间,就看清了对手所有的动作,显示屏上的目标由8个变成了14个,分别为6架轰炸机,2个干扰源,以及轰炸机投下的什东西。

显然轰炸机丢下的东西,尺寸非常之大,无论如何是什么必须拦截住。

索性这些武器排列的非常密集,速度也并不快。6辆发射车在短时间内分三批次,将所有的22枚导弹发射出去(有一辆发射车的发射架上缺2枚。)这种导弹的发射车,可以迅速完成了第二次装填,所以指挥员可以下决心进行这样的孤注一掷的攻击。

反击进行的十分成功,虽然无法同时攻击所有目标,但是仍然有惊无险地分几批次进行拦截,奇迹般地将所有的12个布撒器击落。让人胆战心惊的第一轮对抗竟然如此落幕,没有伤害到地面敌人的一丝一毫,当然事情还没有完。

空袭展开阶段,黄德兴的坦克从敌人的侧翼悄悄靠近,他原本以为第一轮空中攻击后,敌人应该陷入恐慌和混乱,而自己可以抓住机会狠狠敲打一下敌人,然后全身而退,轮换另一个方向的部队继续偷袭,几轮下来敌人就会被撕扯干净。

他的部队人数不占优势,且分成了几部分,只能靠几次不同方向的突击来解决数量占优的敌人。在他原有的计划中,空中突击也将是至关重要一环,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打错了算盘,现在必须进行残酷的坦克较量了,索性他还有位置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