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巨大的射程优势(第2/3页)

印度陆军对中国远程打击力量的估算,是以300毫米口径的a100火箭炮的100公里射程为基准的,他们在巴基斯坦南部的战争中,多次领教了这种武器。在阿萨姆战役中,他们还领教过口径更大,射程更远的火箭炮打击,但是没有人认为那种推测口径在400毫米以上的火箭炮,可以通过空运部署到巴基斯坦,实际上在几天前,也没有人预料中国军队可能在旁遮普发动一次攻击。

中国军队充分利用了巴基斯坦的工业能力,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在胡萨布组装这些武器,并大量地囤积弹药。在不显山不漏水的过程中,林淮生的远征军有了射程远远超过300公里的所谓“战略武器”其作战效能和成本远远优于印度的短程战术导弹。而印度各部队参谋部的数据,则没有及时进行更新。

在远征军新的作战原则中,随时利用超越敌人的射程,为前进部队扫清阻碍,是战役层面的重中之重,地面部队不可能时时刻刻依赖来自空中的支援,并且有很多时候,空军也需要远程火力来为他们扫清防空阵地。巨大的射程优势,使得远程火箭炮可以执行很多战术任务。

距离目标220公里外的发射阵地上,冷风吹过枯黄的荒草,2个加强营(连)24辆火箭炮一字排开,巨大的导向发射架已经倾斜竖起。在它们后方是准备就绪的指挥车以及弹药输送车,与其他炮兵部队不同,它们不需要在发射后及时更换阵地,它们可以从容地再装填,虽然这个过程很长,但是它们的射程优势,足够将所有敌人的所有反击意图,阻挡在纸面上。

林淮生的部队编制总是比一般部队大一些,一方面是为了让敌人的情报单位,摸不清实际状况,另一方面也便于他的司令部,更集中地使用这些直属火力,在某一地域进行毁灭性地战役行动。

命令下达后,部队已经来不及换装更有针对性的弹药,这些火箭炮的第一轮次攻击,将混合发射携带预置破片的杀伤爆破弹、云爆弹以及可以在战场进行侦察的小型无人机,这样的配置显然着重打击软目标,在萨米突破后,才发现敌人也有坦克。

第二轮射击,将全部使用反装甲杀伤子母弹。为的是对公路上的轻重装甲目标,工程车辆,进行反复杀伤,进而完全瘫痪整条公路。敌人试图在王镇北的侧翼开辟一条道路,好展开偷袭。这提供了林淮生新的思路,当然,要做的一定是相反的,他要将印度测的公路也摧毁掉。

定向导轨仍然在按照指挥车的指令慢慢调整角度,前方的气象观测资料有了一些变化,旁遮普冬季的风向不定,确实是一个麻烦。指挥车必须将横风造成的误差减低到最小,这意味着公路附近的破旧村子,不至于因为测量误差,而惨遭毁灭。当然林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样大范围的攻击,必然会有平民死伤出现,如果无法正视这样的现实,越境作战根本无法进行。这以地区作战,与人口稀少的阿萨姆地区不同。

所有的发射车同时开始喷射出苍白的火焰,巨大的火箭带着可怕的尖啸声,钻进云层,飞向目标,一排接着一排。

萨米正在以一个拉升躲避眼前横飞的火网,监视这片空域的雷达太多了,他一时找不到机会跑回去,一不小心又钻进了敌人23毫米高射炮的射界内。他在最高点通过一连串横滚躲过了射击,轻易摆脱出高射炮的射程,新的雷达告警声又响起。

下面的印度部队绝对不简单,野战防空的规模大约是师一级的,他无法通过简单的拉高来躲避高射炮,暴露在那些铠甲S1的火控雷达照射下,是自寻死路,更何况附近还有天空导弹系统。

他四下转头,寻找新的威胁。很意外地看到了公路上成堆的敌人,突然间陷入了一片火海,随即,耳畔的雷达告警消失了。

“这又是什么神奇的武器?”他索性在区区300米的高度倒飞一段,方便观察四周的威胁,以及第一轮远程打击。

他知道目前的双方战线维持在何方,下面的敌人如此大意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好像没有什么武器可以覆盖到他们头上,所以他们只是部署了严密的防空网。不过中国军队总是有一些让印度人后悔发动战争的武器藏在手上。

密集而又骇人的爆炸沿着公路延伸,将无法动弹的长龙吞噬干净。爆炸后明显的环状气流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将附近所有的车辆掀翻,人员则被气浪高高抛弃,就如同破衣服。

飞机高度持续下坠,他被迫改平飞机。雷达告警设备,出奇的安静起来,主要威胁似乎被这一轮打击摧毁了。他偷偷转弯,继续盘旋,油料还有一些,他想看看然后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