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 后来居上(第2/3页)

梅内亚姆指挥部的紧急求救报告,如同雪片般飞来,不光来自旁遮普,实际上列城在内的整个达拉克地区,也在遭遇轰炸,任何一个疑神疑鬼的指挥官,都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判断出敌人的主攻方向,从阿萨姆战役起,中国军队就从来没有在一个方向进行过单独的攻势,他们总是想尽办法混乱印度指挥部的视线,给指挥官出难题。

中将刚刚知道,敌人的装甲部队一举切断了古杰兰瓦拉以北的铁路,而拨给他只有2天,还没有捂热的113团,则陷入到了苦战中,目前其团部,突然间联系不到了。

他原本以为以113团的兵力,足够沿着铁路扫荡,轻易将冒险东犯的敌人击退,但是这下子情况空前地不明朗起来。巴基斯坦这群乌合之众的的攻势怎么可能变得如此的凌厉?这还是不是一次旨在牵制自己在克什米尔调动的小规模行动?他目前只能作出谨慎的评估,在侦察手段提供充足的证据前,他拒绝去做最坏的猜测。不过无论如何,这条铁路必须先抢回来。否则他在高原上的几十万人,外加伊斯兰堡的五万人的后勤供应,就会减少一半。而行动必须以侦察为依据,而有去无回的空中侦察是他最头大的事情,一上午陆军发射了大约二十架各型无人机,没有一架突破到指定侦察区域的。

美国人的卫星确实拍到了敌人乱糟糟挤在河边,等着渡河的情况,美方人员照此研判,48小时内可能会有一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但是规模不大的军队(旅一级)进行长途奔袭,对古杰兰瓦拉形成威胁。按照之前的经验,这种规模的攻势,可以轻易打发回去才对,看来美国人不总是可靠,现在是时候再撒米格25出去兜一圈了。

中将可以调动的这些超期服役的老爷机,几乎成为了敢死队。这是印度所剩不多的,可以凭借速度深入到敌人防空圈核心地带的飞机,虽然每一次突破,实际能够拍到的实际东西差强人意,但是好歹算是一手。

这支部队每一次出击的损失率……简单说接近俄罗斯轮盘赌,并且几乎没有跳伞逃生的成功先例。

印度3倍音速中队从阿萨姆败退后后,常驻昌迪加尔,这里可以兼顾从西至北的各个战区,每一个战区都需要他们经常出动,去执行非常严苛的任务。

中队作战处排出的值班名单,如同执行枪决的时间表,飞行员每执行完10次任务,就会得到勇士勋章;而机械师如果能做到这些飞机10次妥善起飞并飞回来,也会得到一枚优秀服务勋章。

机场上可以起飞的值班飞机只剩下了聊聊几架,尽管飞行员们都是自愿回到部队参与这场战争,但是残酷现实,还是难免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觉,觉得国家对待自己如同消耗品。

少校杰摩兰西坐在值班室,等待着任务下达,如果捱过这个小时,就会有下一组飞行员来接替,这是一个难熬的时刻。昨天在礼堂内,联队长亲自为该部队的6名米格25飞行员受勋,并提升军衔。杰摩兰西回到三倍音速中队后,军衔从10年前退役时的中尉,连续升了两级,已经与中队长平级了,这让他有很不好的预感,印度空军历来是一个要求回报的地方。

中队长带着一脸麻木的表情,地走进值班室,腋下夹着任务简报。

他站在地图前,避开了飞行员们的眼神,似乎心怀某种愧疚。他直接用红笔在地图上花了一条线,尽头在敌人渡河的区域,显然这将会是一次风险很大的任务。

“老伙计们,情况紧急,敌人行动超过了预期,上级需要我们,对进犯的敌人的规模进行有效侦察,这次突入必须深入到能够触动他们防空网的地区,需要飞得低一些,以拍摄清晰的照片。”

“飞的太低,就无法发挥速度上的优势。他们的防控阵地,反应时间很短。”

“是的,必须依靠你们技巧和对国家的忠诚,来完成这次重要的侦察任务。”

30分钟后,2架待命的米格25迅速起飞后,迅速向古杰兰瓦拉直插过去。其中一架将在那里转弯作为佯动,另一架则需要趁着敌人分散注意力的时候,快速从他们头上掠过,连续拍下照片。

这支部队有针对中国战斗机拦截的训练,通过远程雷达以及地面指挥,他们可以在敌人靠近前,提前进行反制。一个跨音速的难看转弯,就可以甩掉大部分靠着加力,才能勉强凑近的敌人战机。不过对付埋伏着的地空导弹则较为困难,米格25的告警系统很难分辨威胁的种类,在不同情况下,她都只能发出同一种音频的刺耳警告声,而敌人从潜伏到开火的时间则很短。

飞行员杰摩兰西在电台里与长机告别后,直接向西面穿插,在这支部队,长机通常执行吸引雷达的任务,深入侦察这样高危任务,则有僚机飞行员来完成,以确保部队可以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