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 牧羊犬(第2/3页)

国防部长辛格担心这次攻击可能会有中国军队参与,因为卫星拍到了正在调动中的中国坦克,推算数字可能超过100辆。梅内亚姆随即解释,这些可能是在巴基斯坦国内组装的96式坦克,用来加强几支装甲师的,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军队会在这里用兵,因为哇暖没有说得通的道理。他认为巴基斯坦将主力投入到这一带纯属正常情况,因为坦克在北方山区无用武之地,所以到这里出动一下,碰碰运气,看看能在乱局中捞到一些便宜;不过他早就有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可以在几天内瓦解敌人的攻势。

梅内亚姆确实有掩饰自己在作战会议上判断失误的意图,但是他不容置疑的雄辩,使得辛格暂时放心。斯潘加因故没有参加本次会议,所以没有人拆他的台。会议虽然笼罩在三面受敌的肃杀气氛中,但是梅内亚姆将军对局面的应对之道,仍然留给与会者一种绝对可靠的映像……中国卫星在入夜前,拍摄到了敌人正在加快部署。照片显示,一列火车停在了拉合尔以北的一条不起眼的铁路支线上偷偷卸下坦克。

卸车作业耗费了大量时间,在天黑前没有完成。在第二颗卫星经由上空时拍到的照片显示,原本用篷布遮盖的坦克露出了真容,研判为韩国的k1型坦克,这支部队离开训练地之后的去向终于有了答案,同时停在支线上的还有一列油罐车,显然敌人有将该部队迅速将其投入实战的意图。

徐景哲将这个坏消息告诉了林淮生,之前研判整个拉合尔地区可能没有主战坦克的情报已经宣告过时,敌人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突然改变了目的地,决定提前卸车。不管其意图如何,总之他们现在有了一点对抗的本钱。另外据其他情报源的消息表明,这支番号不明的团级部队原来装备T55,他们在新德里西北的驻地换装坦克后,接受了比较完整的训练,其战斗力不可小觑。

林淮生在地图上估算了一下距离,如果敌人沿着铁路星夜兼程,最早可能会在明天上午就与亚希尼的部队遭遇。

亚希尼的坦克营并不具备与一支团级部队对抗的实力,目前他的独立坦克部队由3个连组成。他自己所在的第一连有12辆99式坦克组成,第2连装备了11辆T84,第3连装备的是9辆96式坦克(欠1个排)。整体看上去,他的部队像一个乌七八糟的大杂烩,而且这样的编成必然使得车际通讯和后勤保障都很困难,这只是在装备匮乏的特殊时期的特殊应对,而亚希尼将要面对的敌人,如果奇装满员的话,将有大约90辆坦克,是他的三倍。

由于错失了时机,卫星再次经过那里时,支线上的火车已经掉头返回了新德里。空军准备发起的夜间区域外攻击随即取消。林淮生提醒亚希尼适当减慢推进速度,一旦遭遇这股敌人,不必硬拼。

黎明时分,亚希尼的坦克营已经突破到了古杰兰瓦拉西北10公里的地方,这里是分别通向伊斯兰堡和查莫的铁路中转城市,位置十分重要。他在接到林的劝告后,没有减慢突进,相反提高了速度。

亚希尼的99式坦克作为整个情报分发系统的一个节点,可以获得大量的即时战役情报。最近一段时间他窝在后方苦心钻研了新的技术和战术,他自认为颇有心得,已经完成了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升华。他知道敌我双方共通的弱点都是物资薄弱,而无人机侦察到了前方的铁路上,还有大量的敌人机车在行驶,如果能截停这些火车,显然可以起到此消彼长的作用。他根本没有将可能存在的k1坦克放在眼里,一则他不认为以印度部队的效率,能够迅速赶到古杰兰瓦拉附近,二则他觉得k1较之T90S要弱了不少,完全没必要放在眼里。

32辆坦克在无垠的荒漠上疾驰,将后续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他们并没有直接奔向重兵防守的古杰兰瓦拉,而是直接插向北方,在旷野中截断敌人的铁路。一路上坦克营只是与一些乘坐卡车的印度步兵遭遇,为了不耽误时间,先锋坦克营并不对这些敌军展开追杀,只是一路向东行驶。

远远就听到了内燃机车的汽笛声,亚希尼钻出炮塔用他的20倍望远镜观察。只见一列火车在毫无遮挡的地平线上疾驰着,车头后面拖拽的全部都是油罐,看来印度人火烧屁股了还不知道,仍然在有恃无恐地利用这条巴基斯坦铁路在为伊斯兰堡的守军运送补给。

他命令左侧的一辆坦克对车头实施射击,自己继续警戒正面180°区域。他预计待会儿油罐车会爆炸,如果古杰兰瓦拉附近有什么敌人部队的话,会很容易地被烟雾吸引过来,这是他想要的。

上级给他的任务就是尽量多的勾住敌人注意力,将他们吸引的自己周边。他的身后有一支由200辆坦克组成中国坦克部队,中国指挥官希望敌人能够集中一些,他才好下手。中国人有一种奇特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敌人沿着铁路分散兵力,要肃清他们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所以不如想办法把他们都吸引到一起,一劳永逸地解决。亚希尼花了一些时间,才理清内在的逻辑,中国人差不多是将本地的印度部队当成散养的羊群来计算的,而自己大约是牧羊犬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