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 立体的战场(第2/3页)

从正面出动的中国军队,在另外2辆坦克的掩护下,也一直在向前推进。他们与之前后退的步兵合兵一处,开始投入反击。锡克联队中最迟钝的士兵也意识到了,形势逆转了,自己被合围在中间了。很快,交叉火力,就会将自己吞没这些印度兵固然比较勇武,但是如同其他步兵一样,很难承受腹背受敌的压力,即使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被两面夹击,还是严重地动摇了勇气。

空中的有一批战斗机接近,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引,他们仍然只能比较盲目地向叠木错克敌占山头投掷炸弹;但是这次投下的弹药有所不同,是一种非制导的低阻云爆弹。这种弹药在空气稀薄地区的实战使用还属于首次。根据理论,在高海拔地区引爆这种武器,能够造成的温压以及冲击波杀伤都不如海平面地区,但是消耗氧气的效能并不会减低,实际上制造持续缺氧区的时间更长。由于山顶地区敌人占据了中国军队修建的堡垒设施,使用这样的弹药可以更加有效地杀伤躲藏其中的软目标。

郑辉驾机在叠木错克山头以西盘旋,他并不负责投弹,而是作为警戒,随时等待着敌人的炮兵再次动手。之前所有的反击都失败了,事情颇为蹊跷,显然敌人的后撤是极为迅速的,盲目反击反击无法将其消灭。但是如果有一架飞机飞到他们头上,就可以精确地投下激光制导炸弹了。

其余2架负责投弹的歼击16还在山脊上磨蹭,他们已经第2遍飞过敌人头顶了,仍然没有投弹后座的飞行员太过谨慎,无法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在夜间,使用自动瞄准的水平投弹不太可行的,因为很难远距离上确认目标,索性这种弹药不需要太高的精度。

“团长,斯利那加西南出现了新的警戒雷达。”

后座武器制导员提醒道,郑辉看了一眼,是一部新的地雷。敌人总是在不停地更换警戒雷达,为了防止一部雷达开机时间过长,被截获位置挨卫星制导炸弹。

“他们学精了,制导雷达一直不漏面。”

“斯利那加至少有一部一直处于机动状态的S300。也许,另外还会有新的防空系统。”

“嗯,S300的软硬性能,我们总算是有底。但是如果新的系统,可是很麻烦。一切得从头开始。”

郑辉当然有些忌惮可能出现的新系统,暂时他只知道紫菀导弹的动力射程很远,也就是说其早期的弹道与S300可能大大不同,另外,就是其具备主动雷达制导能力。而这一项,就注定了其比S300更难对付。

在山区作战,对于S300的指挥员而言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地空区域充满了各种遮挡,又不可能在每一处凹凸不平的区域部署一部补盲雷达。这使得S300与战机对抗中,始终存在短板,战机只需在最后一刻躲到雷达视野外,逃脱即获胜利。但是主动雷达制导的武器是另一回事,多多少少可以弥补这样的短板,指挥官可以将制导雷达部署的尽量高,即使敌机躲进屏蔽区,导弹仍然可借由自己的雷达追上目标。

“麻雀,这里是雄鹰。截获敌人火炮位置。你自行决断,不要勉强。”

涵盖本地所有单位的情报分发系统,通过预警机发送来了新的信息,暗藏的敌人的火炮果然又动手了,这次同样被炮兵侦察雷达侦测到了位置。

“我去看一看。”

他决心冒一下险。掉转机头的时候,看到高地上终于升起了几个巨大的橘红色火球,大部分落在山坡上,但是至少有一枚炸弹落在山顶位置,火球熄灭的速度较之以往看到的要快一些,也不如以往见过的那么壮观,也许是本地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的原因。

“编队解散,你们继续停留原地监视地面目标。”

“明白。”

郑辉决定单机行动。如此不确定的任务,他不需要整个编队跟随,这一带敌人空军从来不敢出动,无需多余的掩护,另外敌人在斯利那加一定藏着什么鬼名堂,过多的战机接近,很容易刺激敌人使用这些东西,而单机突破敌人未必会下这个决心。他还不想过分招惹地空导弹;最简单的对抗是通过卫星发现蛛丝马迹,然后他隔着几百公里扔下卫星导航炸弹。

叠木错克制高点上,躲进掩体以为没事的印度锡克步兵们,遭遇到了最空前残酷的杀伤。他们在死神降临前的一刹那还在忠于职守地为后方炮兵指示目标。这里有中国人建造的坚固掩体,原本是他们有恃无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些碉堡很快就会变成他们的坟墓。

云爆弹瞬间毁灭了表面阵地上的一切,包括个各种热像侦察装备和激光指示设备,及时逃进地堡的士兵逃过了第一时间的打击,但是仍然无法幸免,以空气为燃料的炸弹,迅速消耗掉了山顶本以稀薄的空气,这使得躲藏的印度士兵立即感受到了灭顶之灾,他们拼命呼吸着滚烫的令人窒息的气体,将在非常长的时间里,痛苦地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