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否决特殊武器(第2/3页)

西隆东北70公里深山内的王铁川,已经摸清了附近所有的敌人明哨和巡逻队,定期换班的暗哨也大致掌握,另外还发现了被炸的四分五裂的羚羊和地雷爆炸后留下的弹坑,确认了洞穴除正面外,两侧存在雷区。但是他的人和无人机一直没有找到其他的入口,这意味着,如果要进入只能冒着火力,从正面强攻,这样敌人就会留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应变,换句话说,极可能引爆核弹。

正是王铁川通过林参谋长,向上级请求使用电磁脉冲武器进行第一轮破坏的,他认为这样至少可以将敌人引爆核弹的可能性减到最低,但是上级立即否决了提议。于是他再次请示,要求延后行动至夜晚,以发挥夜视设备的优势,这次得到了肯定答复。

继续监视期间,敌方藏身的洞穴大门一度拉开,以至于王铁川以为敌人要行动了,但是最终出来的只是一支大约25人组成的巡逻队,因为雷区范围不明,他没有派人从侧面进行监视,而是由无人机从高空进行跟踪。

敌人巡逻队在丛林内分散成几组,开始兜圈子。无人机观察到,大部分小组主要围绕一条已经被烂泥覆盖,空中分辨不清的公路展开搜索侦察,这条泥泞的公路上最近一定行驶过车辆,所以无人机能够通过车轮留下的连贯的积水印记,勉强分辨出这是一条路,由此也不能排除洛桑掌握的核弹,已经经由公路运到了别处。

入夜以后,分散的巡逻队,陆陆续续开始返回,他们并没有集合并清点人数以后一起回来。王铁川在山头上,一直在设想最快,伤亡最小的强攻办法,他观察到敌人在洞口的布置极为简单,只有两处伪装网遮盖的掩体,没有太多火力,也许是防备卫星侦察。靠前的掩体内至少有一挺机枪,靠后的掩体内有什么暂时看不清,显然也是山上的狙击手无法解决的,必须从正面开阔地接近到一定距离才能消灭。

而洞库大门后面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他觉得这样的情形,不冒点儿险是不行的,于是有了一个大胆的计策,他打定主意后,就开始询问无人机,还未返回的敌人巡逻小组位置。

无人机一直在紧盯每一个小组,目前还有一个4人小组落在了后面,就在1.5公里外,他们在小心掩埋自己的足迹方面用心过度,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此刻已经开始返回。此刻天色渐暗,并且开始飘雨,敌人小组穿上了雨衣,红外特征开始消失,无人机随时可能丢失这组目标。

王铁川预测敌人一定会沿着公路回到这里,于是下令外围的一个小组,埋伏在敌人退路上,务必无声无息歼灭该小队,可能的话,设法抓一个活的,但是必须服从不能发出枪声的前提。

30分钟后,电台里传来消息,敌人的这个巡逻小队已经被全数干掉了,由于敌人队形较为紧密,没有机会抓活口,保险起见只能全部打死了。

死尸身上没有发现身份文件,但是手臂和脖子上有印藏特种部队的特殊纹身,敌人使用美军丛林迷彩雨衣,硬底军靴,武器为北约口径自动步枪,没有夜视设备。尸体经过辐射设备扫描,没有发现身上有放射性物质沾染。

王铁川看了看表,已经到了夜里8点,他决心亲自执行这个计划。他挑选了2名好手,以及一名精通各种藏缅语言的士兵,组成了一个四人小组,完成所有部署后,死人各自套上雨衣,慢慢下到山下,然后排成单列紧密队形,向洞库大门走过去。他希望能够冒充敌人小组靠近到,足够控制大门的距离。已经观察到,门口只有6名敌人,似乎可以用消音武器快速解决。

这个计划当然有不少疏漏,比如如何应对敌人盘问,他发现敌人进入时,是有盘问的,也许是某种口令,但是距离太远并没有掌握。但是除此之外,有没有办法,因为除了正对洞库大门的这条路以外,其余地方有雷区,这样的部署有利于敌人将火力集中于正面。如果强攻,引发伤亡不说,更关键的是容易耽误时间,而今次的作战与以往不同,时间是唯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敌人决心一了百了,后果也许是统帅部可以承担的——毕竟没有在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爆炸,但是雪狼的损失将会非常的严重。

四人远远走过去,故意咳嗽几下,引起敌人注意。洞库上方的一部探照灯突然亮了起来,强光笼罩住了四个人。这是一个被疏忽的环节,之前的敌人返回时,并没有人开启探照灯,以至于王铁川以为敌人没有电。他抬起手遮住强光,拼命摇手示意关灯,很快,他听到高处有人喊话,探照灯随即熄灭。

一名藏族战士在王耳边小声耳语:别急,他们说要防止空中侦察,所以把灯关了。我们没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