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夜黑追击(第2/3页)

王铁川自然不敢耽误,立即与后方进行了联络,将茫然若失的林淮生从发呆状态中拯救了出来。林淮生立即判断这条线索很有价值,应该跟着痕迹追上去。但是王铁川同时也提出了他的另一些看法,军犬或许可以跟踪敌人留下的气味进行追踪,但是不排除这是一个圈套;以他与洛桑交手几次的经验来看,那是一个很善于故布疑阵的家伙,为什么会使用暴露身份的特殊弹药,是一个问题,另外燃烧的军车似乎是被一发40毫米火箭弹打着的,火力似乎有些多余,而燃烧的浓烟很容易招来空中侦察,这个道理洛桑应该知道,他却没有扑灭大火。王铁川不希望自己的发现,可能会给上级的决策带来失误,这样他自己就会间接地被洛桑当枪使,所以必须趁早将事情的疑点全盘讲清楚。

林淮生自然也觉得事有蹊跷,但是突如其来有了线索和方向,当然不能放手,他立即命令王铁川追查下去,另外又加派无人机对该地区上空进行不间断侦察,同时加强了提斯普尔西北方向的陆上守备。

雪狼部队一直都是丛林追踪的高手,很快就在地面上找到了蛛丝马迹,然后一头扎进密林。这一路,敌人留下的痕迹不多,但是总是可以找到一些,其中有丢弃的止血带,还有溅落在树叶上的血迹,这些倒是可以让带着军犬的雪狼更加顺利的追踪,但是王铁川之前对伏击战场的判断,洛桑的人马应该是在一瞬间制服了对手,似乎没有人受伤才对。这一路地形变得越来越崎岖起来,绵延的森林也没有尽头,无人机探测到前方50公里,没有一条可以行车的道路,这又让王铁川觉得,洛桑选择这样的地区躲藏,要么他放弃复仇,打算隐居起来了,要么只是一个次要的藏身处?

入夜时分,追踪终有所发现,优势的夜视设备使得野狼提前发现了藏在树上的敌人,先头人员看到了头戴夜视仪的2名敌人,正从隐藏的树上棚屋攀着藤条里下来,显然是部署在小道上的后卫兵力,在做交替的逐次后退,多走几步,就可能被敌人先发现。雪狼不敢怠慢,暂时放弃前进,交给使用热成像仪的无人机继续跟踪,自己则拉开足够远才前进。他们又进一步从敌人留下的足迹判断,大队中有两个人的步伐异常沉重,并且脚印前后相叠始终平行,看来他们一直是抬着一副担架翻山越岭。

王铁川见识过印藏特种部队抛弃伤员,有时候重伤的伤员会自己留下来担任绝望的阻击任务,而不拖累其他人,这些亡命徒往往会将最后一刻子弹或者手榴弹留给自己,所以他有理由相信,一定有一个重要的,不能放弃的目标负了重伤,会不会是洛桑本人?他将这个情况上报了指挥部,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保险起见,判断还是留给林淮生自己做为好。

新德里的地下会议室内,这一天的例行会议照常举行,气氛照例的沉闷而又压抑,唯一的不同是外交部长回来了。一个小时以来,钱德拉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谈论从北京带来的苛刻的挺火条件,就好像他给一个要溺死的人找来了一根稻草。尽管他这次主动上门,没能碰上任何高级别的官员,但是中国领导层还向他传达一份备忘录,以表明他们对印度挺火建议的反应。

首先中国人表达了快速停火的热切期盼(至少文字上如此),他们认为印度的共同撤军方案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但是不同意将所谓的阿鲁那恰尔邦包括在议题内,哪怕是最初的接触,这个地区也是不能在讨论之内,这当然在印度的底线之下;鉴于中国军队已经牢牢控制住了那一地区,钱德拉认为,从这个反应反而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要求是比较务实的,不像是虚伪的缓兵之计。辛格在一旁报以白眼,钱德拉能够从最恶毒的文字中到对方的善意,这个本事很让他吃惊。

钱德拉并非没有注意辛格或者卡汗的难看表情,但是他必须抓住机会,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从国家现实面临的严重情况出发,现在讨论战争收场的问题,比如从巴基斯坦撤军以换回阿萨姆的大部分地区,这未尝不是不可行的。

面对如此露骨的投降主义叫嚣,辛格忍不住站起来予以坚决的反驳,他提醒钱德拉这次谈判的目的,本身就是迷惑敌人并拖延时间,这一点他应该是知道的,所以没有必要费心考虑敌人是否安得什么好心。钱德拉坐下后,四周的官员尽管不少认为有其道理,但是没有人敢公开支持,这显然是政治上不正确的表态。于是会议自动进入下一个阶段——情报汇总。

由于美国情报界的深入,每天都有大量的情报涌入,目前查曼在战争内阁的情报汇报,从例行的每两天一次,改变为每天一次,有时候早上还要单独向总理汇报从美国那里收集到的最新情况。在他汇报完之后,还将有一项特别的议程,有关国防部在北方反攻计划的,由辛格来讲;那才是是今天晚上会议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