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故伎重演不灵了(第2/3页)

“尖尾雨燕,敌机群在你2点钟方向,正在远离你。是一个好时机。”

“明白。”

森姆兰朝远处望去,皑皑的雪山那面,大概就是敌人扑空的机群了,他知道接下来事情会变得很简单、很粗暴,如同梅内亚姆中将带着哭腔在电话是说的:印度的命运如同神圣的枷锁,所有的印度军人,不管他是否退役,都无法逃脱自己的个人命运与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抛掉翼下的副油箱,顺势将操纵杆往怀中一带。飞机昂首拉起来,惊心动魄的追逐即将开始,几十秒内敌人的雷达就会看到自己。他预感到事情会变得异常顺利,就像命中注定的,自己可以借助这样一架飞机逃脱那些灵巧却速度不及的敌机。

中国方面的地面雷达以及预警机,几乎同时看到这架米格25,尽管有了最严密最有针对性的防备,但是敌人胆敢在仅仅几个钟头后,就再次故伎重演,还是大大出乎了预料,空军认为下一次侦察应该在几天后才对。

按照既定的猎杀计划,不会有任何一架战斗机使用火控雷达照射这架惊弓之鸟,免得它不顾一切地改变航线,显然敌人缺乏地面引导,必须依赖既定路线飞行,而它的既定路线是可以预测的。

预警机按部就班,要求追击米格21的歼10编队不要返回参加堵截,而是直接突入列城上空,跟踪并干扰米格21降落,那条山区跑道长度不足,有一部分是被轰炸后草草修复的,又兼四面环山,非常不利于米格21降落;如果逼得急了,或许会导致坠毁;一旦敌机降落失败导致复飞,则可以用中距弹发起攻击。由于列城附近拥有隐蔽的印度蓝天防空导弹系统,所以战机不宜追得太近,以免自身损失。

真正发起攻击的,是新加入空军的苏35战斗机。这种飞机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是如果只带四枚导弹的话,其在不使用加力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飞机在万米高空保持接近1.05马赫的飞行速度,这是空军刚刚测试而得的,较之俄方1.1马赫的手册数据要低一些。而印度米格25在整个航程的大部分时候,都会使用类似的速度飞行,理论上将使截击变得容易许多。尤其在米格25接近侦察区域时,势必会同时降低高度和速度。当这只惊弓之鸟开始爬升加速,企图逃离的时候,潜伏在高空的苏35可以利用短时间内极佳的加速能力,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稳定的射击机会。

计划本身非常简单,如果敌机的大致路线可以预测,任何一架其他型号的歼击机也能够完成类似的任务,只是苏35依仗本身性能,机会似乎更大些。

当然,除了以上的战术理由之外,选择苏35也参杂着部分政治上的考虑,印度一直希望依靠其巨大的订单限制控制镀武器对中国出口,他们认为至少俄方不应出售性能高于苏30mki的战斗机给中国,而俄国的算盘打得叮当响,一方面期待两面赚钱,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国低调,不要将新锐的苏35投入到到本次战争的前线,而这次出击也正是为了打击俄印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最后,米格25不具备反击能力也是被考虑到的主要因素,作为一种与现有数据链以及敌我识别系统并不兼容的新到手的武器,上级还不考虑让其参加复杂的作战任务中;也就是说,米格25恰好是一个极佳的,磨练战术的猎物,却又不至于有实质的危险。

刘兆林驾驶着这架新型单座飞机,迎着落日在1万米空中等待战机,由于他参加过巴基斯坦西部的空战,有驾驶苏27长距离截击的实战经验,所以成为了这次任务的主要人选。

预警机指导其慢慢进入指定待命区域,等待敌机耍最后一个花招,虚晃一枪进入阿克塞钦,只要他打开雷达立即就能看见对手,不过现在惊动它还不是最佳的时机。他倒是很乐意在最后关头,驾驶这种动力强劲的飞机与老式的米格25来一次竞速比赛,苏35不但是一种格斗性能好的战机,她也是一种优越的截击机。

森姆兰如同早上一样,一骑绝尘突破了中国侧控制线,做直插莎车方向的假象,这是对手必须防备的方向,雷达告警发现了同样方向上的预警机,但是没有监测到战斗机雷达,显然他们都在暗处猫着。他按照计划加速向北方腹地直冲过去,随后急速转弯甩掉追击的敌人。狭小的视野限制了他对两侧与后方的观察,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即使不看侧后,风险既不会变大或者变小,大约就是一半一半的生存概率。他不清楚同样的伎俩是否能在中国面前使用两次?不过不如此又如何突入敌阵?

机体温度已经上升到了接近300度,凭借经验他知道自的战机已经突破了所谓的热障,而空速备针始终停留在1.8马赫,他更相信自己的感觉,而非这些不可靠的仪表。这架飞机可以在2马赫上停留大约10分钟,必要时还可以突破2.4马赫,更快的速度他从没有尝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