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 防不胜防(第2/3页)

徐景哲正在打瞌睡,被洛桑出人预料的行动吓了一跳。他没想到敌人会用这样的办法,不过从这些新的情况看,敌人渗透的目标应该是提斯普尔,否则没必要换上中国军服。

提斯普尔里的战斗刚刚结束,中国工程兵正在清理战争废墟,修复一些设施,敌人应该是观察到了这一点并想到了加以利用。印度陆军封锁西古里通道之后,大批的难民正在返回提斯普尔,无处不在的西方通讯社也在此地驻扎下来,这座城市并没有处于严密的封锁当中(当时觉得没必要)。洛桑选择这里搞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端,显然是动了脑筋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是他另一次声东击西的策略王铁川发回的卡车批次已经调查过了,是几年前出口给缅甸随后被军方倒卖的装备,显然洛桑用了什么手段把车辆弄到了手。军装来源暂时查不到,不过这一点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防止敌人下一步的渗透。洛桑手里的核装置很大,必须用卡车运输,而蒙混过关的办法就是伪装成中国军队,这一定就是他的想法。

徐景哲仔细琢磨了一会儿,与林淮生进行了通话,他对如何识别敌人奸细,做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能说中文的印藏特种部队成员年龄应该偏大,与在本地区作战的士兵特征不符合。第二大部分敌人并没有说中文的能力,且武器与我方不同,所以必须躲在带篷布的卡车里,这使一个漏洞。第三,敌人虽然会说带有青海四川一带口音的普通话,但是离境已久,对国内事物不会很清楚,多盘问会露出马脚。

林淮生全盘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后,立即从各部队抽调人马设立管卡组成反渗透纠察队,同时设定了口令,规定了严格的通讯纪律。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天,草木皆兵的各处哨卡倒是扣住了不少人,丁克广亲自一一核实,发现都是己方人员,没有一个是潜入的敌人,徐景哲初定的识别方案过于宽泛,又不容易掌握,几乎没什么作用。

与此同时,对战俘的初步甄别工作,也已经展开。

对于参加预备役部队的本地农民,上级决定尽快释放回家,以缓解后勤压力。对于投诚过程中较为配合的,责考虑收编进自治政府的临时武装。来自印度本土的山地部队成员,一部分使用运输机运送到国内战俘营,另一部分就地看管。

堆积如山的印度武器,暂时留在原地,等待各邦独立后,分发给其自治武装,以对抗印度可能的入侵。

逃进深山的第二师的两千多名士兵,在饿了2天后,终于决心下山投降,至此阿萨姆地区,正规武装的抵抗彻底结束,只剩下一些游击队(包括洛桑的部队)还在继续顽抗。

拉瓦尔品第以西16公里的巴基斯坦陆军防守阵地上,印度方面稀稀拉拉的炮击正在慢慢延伸。亚希尼昂首坐在坦克上,完全不惧敌人的炮击,他等待着最后一个步兵团从身边撤回去,同时也等待着修复战车,2天前印度空军的一次空袭中,他的坦克被集束炸弹破坏了履带,今天零件刚到,正在修理。

“连长,前面侦察部队来电,尾随追击的是敌人第9装甲旅。”

“第9旅?”

亚希尼轻蔑地说道,“我们的指挥部有消息吗?”

“没有,早上印度人把伊斯兰堡西面的中继站打坏了,通讯很糟,周边的部队都在自主后撤。”

“太好了。”亚希尼忍不住笑了起来,旁边人难免都吃了一惊。

“什么太好了?”

“没有指挥部的命令,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反击了。”

“反击?我们不跟着大队后撤吗?”

“必须反击一下,”他正色道,“你也都看到了,这些步兵把车辆武器都丢光了,印度机械化部队很快就会追上他们,只有打乱敌人进攻的节奏,才行。”

“就靠我们一个连吗?”

“足够了。”

亚希尼自信道。混乱的伊斯兰堡收复战役发起后,他一直没有投入进攻,而是被留在南面担任阻击,眼看着攻坚战在连续的指挥失当中,打得一塌糊涂,难免心中恼怒。这其实只是一场低水平的攻防战,印度人表现也不怎么样,根本没有准备好反击,但是巴基斯坦的攻势早早就垮掉了,反而激起了敌人斗志,如今敌人尽然紧追过来,显然是把巴基斯坦陆军看扁了。

“连长,我们从侧面袭击他们?”

“那还用说,第九旅只是一个杂牌,如今昏了头带头突击。一定会遵循集中兵力原则,一路推过来,这样后方会有破绽;相信我,所有印度装甲兵的进攻都是一样的,他们没有太多的花样。”

亚希尼夸夸其谈起来,完全不像一个连长,更像一个集团军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