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 步步瓦解(第2/3页)

当时,印度空军刚从以色列引进了基于美制哈姆导弹改进的宽频反辐射导弹,具备截获搜索雷达以及通讯设备大功率发射机的能力,而躲在高山上的印度电子侦察部队,恰好测量到了林淮生指挥车的散射通讯射频,林当时利用单边带保密通讯对110公里外的己方山区部队进行指挥,利用通讯卫星接受国内指令。同时还需要接受来自无人机以及周边部队的甚高频数据链和加密语音通讯;印度部队固然无法从加密的通讯破解其身份,但是从如此密集的电磁波发射源本身,也能猜到**分了。

这些电波引导着导弹从15公里外空中,飞蛇中队的一架改进过的苏30mki平台发射,准确找到了通讯车辆的大型抛物面天线,当时这辆车正在行进对流层散射通信,由于这是一种指向性尖锐难以被地面电子侦察部队截获到发射源的通讯,指挥部一直没有加以防范。

当然最后攻击目的没有达成;那是由于林淮生当时不在指挥车上(距离也不远),印度人发射的60公斤装药的弹头威力不足,只是摧毁了通讯车辆本身,造成了有限的指挥部人员伤亡和林淮生的暂时性听力问题,随后突击部队实行了指挥与通讯分离方案,前线指挥也更多地使用卫星通讯系统,印度电子战部队从此再未发挥过关键性的作用。

而这一次,中国军队使用的方式更加的简单粗暴。敌方步谈机的小功率发射机,使得电子侦察无法探测到其确切位置,更谈不上使用专业的反辐射武器;但是卫星制导炸弹的散步面积,以4吨重的弹药威力,足够抹平弥补各种精度上的问题。这是徐景哲在短时间内能够想到的,以拙破巧的最佳方案。

桑帕尼愤怒地丢下电台后,觉察到通话时间太长,情况可能不妙。开始催促参谋部撤退,实际上他的指挥部足够简陋,只要收拾一下桌子上的地图,将有限几部电话的线路拔掉就行。指挥部外哨子声大作,警戒部队正在迅速地集合待命,准备撤到南面。

桑帕尼刚刚有了一个计划,想到南面看看昆塔中将的进攻区域查看一下,也许敌人看出了昆塔是个废物,会悄悄把他那里的部队调走,这样就可以加以利用了。他正琢磨着如何利用眼下的兵力再发动一次攻势,耳边传来了奇怪的气流声,不是直升机或者高速战斗机飞过的轰鸣,也不似低阻炸弹落下时的那种尖锐。

“有无人机靠近?赶紧控制照明。分散撤退到指定几节区。”

话音未落,铺天盖地的炸弹从天而降。这些卫星制导炸弹在设定坐标时,故意错开了位置,加上卫星制导炸弹本身的精度不足造成的累加误差,最终使得8枚炸弹的散布范围很大,落在了一片面积大约超过4公顷面积的矩形范围内。

将第4军的整个核心指

挥部,连同通讯、运输、警戒部队的一部分全都笼罩在了这个范围内。

森林里顿时陷入火海,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折断、燃烧着的大树和人体在空中飞舞,落下时下面的每一寸泥土都在燃烧。正在靠近中的一架无人机顿时失去了红外成像视野,它预备着靠近后根据情况补漏,不过远处指挥方舱内的人知道,补充打击已经没有意义了,只要目标在这个区域,那么他很可能连尸体都留不下来。

第4军包含了3个完整的师以及几十个临时编入的陆军营,桑帕尼治军以残酷无情闻名,所以这支混合部队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竟然比较完整地后撤了下来。虽然很多军官内心痛恨桑帕尼在分配武器粮食上偏向第2师,但是只要在电台内听到桑帕尼嘶声力竭的喝骂,便不敢动其他念头。不过从这一刻起,这个声音将不会再出现在电台里了。

一直在南线负责攻击任务的第5山地师师长昆塔,刚刚听侧翼部队反应,他们看到了指挥部方向被中国人投下的炸弹覆盖了,随后就没有了总指挥桑帕尼的消息了。中将心里难免有些忐忑起来,一个晚上中国空军的轰炸一直都没什么准头,经常有整片的炸弹落到了根本没有人集结的地方,怎么一下子就摸到指挥部了?也许桑帕尼只是暂时失去了通讯?

昆塔中将本人对桑帕尼目无军衔,屡屡冒犯自己颇为不满,不过这些只是区区的私事;中将颇能分清大局,他也知道如果整个阿萨姆有一个人可以拯救这里的所有部队,一定不是躲在包围圈外的摩罗加尼中将,而是桑帕尼少将,因为他身上具备印度陆军一直缺乏的东西——勇敢。

另外中将也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旦桑帕尼完蛋,自己必然会成为敌人空军的下一个目标,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他立即集合了一支最近的搜索部队,赶去现场勘察。他个人对第4军独立突破敌人防御,已经不做指望,桑帕尼之前的战斗败光了所有的火炮和坦克,保守估计阵亡了大约8000人,受重伤等死的大约4000人,轻伤的更是不计其数,也就是说第4军最能打的5分之1力量已经失去了。或许撤下来喘息一下,等着23师从敌人背后的一击才是正经办法,也或者等河水水位降低后,可以偷偷从南面敌人部队结合部溜出去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