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乌合之众(第2/3页)

“上尉,莫克兰民主联盟的武装还没到,”手下的联络军官有些犯难,“这些是俾路支自由阵线的人。”

“该死!这他妈的有什么区别,快去让他们行动。”他狠狠瞪了手下一眼。

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地方游击队,并不完全属于印度情报局控制,查拉比上尉一时搞不清名目,也情有可原。实际上很多武装都具有Cia,甚至极端组织的背景,也就是说与那些卡汗总理最厌恶的宗教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暂时,这些反叛武装与印度之间还是互为配合,印度一方面需要巴基斯坦四分五裂,一方面也需要在伊朗和印度之间,建立一个松散的自治联盟作为缓冲区域,这些急着分家的乌合之众倒是正用得着。

天空中两架中国战斗机一直在盘旋不肯离去,这让上尉大大地头疼,他听说因为摄于纳尔河以西的远程导弹阵地的威力,中巴战斗机即使在这一带出现,最多也只敢停留一两分钟,不过头上的这两个家伙显然自恃有什么过人资本,竟然迟迟不走;他想过最坏的打算,这些飞机既不投弹也不离开,多半是在联络后方对公路上的第一装甲师策划攻击,不过现在他暂时也顾不到罗塔布了。

林淮生从光秃秃的山上冲下山沟,车队仍然呈警戒队形停在原地,一些士兵们正在拆除伪装网,准备着撤离。他钻进指挥车从潜望镜观察了一会,等待通讯兵与公路上的坦克部队联络;突然间,指挥室中央的收信机亮起绿灯,这说明它接收到了远程加密电台的文字信息,通讯员疑惑地看了林一眼,按下电传打印机开关,随即打印机开始工作。林淮生赶紧从座位起身,来到跟前等待。

通讯结束,通讯员撕下一份命令交给林参谋长。这不是周耀华的命令,而是来自更高层的上级。命令中要求特遣部队指挥员必须立即率部或单独到达舍姆西机场待命,不得延误。文字中没有多余的解释,言简意赅显然是防止情报被截获,但是林淮生能够感觉到,电文起草人——很可能是徐景哲,正在急切地召唤自己,他掐指就能算出,距离预定在藏南的攻击时间还有一段时间,显然东面有要紧的事情发生了,也许是今年的雨季提前结束了?亦或者,总部的攻击意图有暴露的可能性?

“参谋长,前方敌情!”副驾驶员一声大喊,随即枪声响起。林淮生立即从恍惚中惊醒。他来不及做出反应,一枚火箭弹就从正面飞来,擦到了指挥车方舱的上方,发出了刺耳的金属拉扯声,还好这不是射流穿透装甲的动静,要不然足够将这个指挥部连锅端了。

“立即启动,倒退。”

车长大喊道,随即战车开始迅猛倒退起来。

战车外轻武器交火的声音一直没有间断,显然警卫排不需要林淮生的指令,就已经丢弃了不予本地武装力量交火的原则。

火箭弹接二连三地从远处射来,从声音判断,每一发都是冲着林淮生所在的指挥车来的,很可能是指挥车后部硕大的方舱,以及顶部5根突出的天线(其中一根竟然有12米高),暴露了这辆指挥车的价值;如果再有一发火箭弹能准确击中指挥车,整个指挥部就可能报销,不过警卫车辆的压制射击有效地限制了敌人的瞄准精度,大部分的火箭弹都偏出很远。

“参谋长,退路被敌人堵住了,怎么走?”车长叫喊道。

“来了多少?”

“大概有500人,有一些在高处。”

机枪子弹不断地击中顶部装甲,和侧面翼子板,这些薄装甲能抵挡到什么时候就不得而知了。从密集而又混乱的枪声上分析,敌人并不是那么的训练有素,但是人数众多实在不好对付,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之前一直在脑子里萦绕却又无解的问题——如何化乱局为胜局?

“还有别的路吗?”

“向后有一个入口可以到公路上。”

“那就朝后推,绕到公路上。”

“但是那里有一支印度装甲部队正在行进?”

“放心,那里有我们的人。”

天空中,上校萨米一边留神着地面的情况,一边随时留意东面导弹阵地的火控雷达,他与那里的雷达操作人员已经周旋了几次,每次都在最后关头突然改变姿态逃脱雷达截获,相信那里的印度人正在沮丧中快速地成长起来,至少在今天,他们别想伤到老头子的一根毫毛。

地面的情形他看明白了大半,南面的游击队正在争夺公路旁的制高点,公路上的印度装甲部队完全动弹不得。指挥部正在盘算是否用轰炸机彻底摧毁公路上的敌人,萨米希望他们最好不要浪费时间,一旦敌人开动起来,一天之内就会到达几乎没有防守的瓜达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