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5/5页)

6日清晨,海州高等法院院长和检察长突然找到李延年,请示尚未判决的八十余名政治犯如何处置。狡猾的李延年为给自己留条后路,就把处置事宜交给了刘占理,因为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位于刘占理的辖区内。刘占理突然想起了这件事,便询问李婉丽怎么办。李婉丽想了一下,说:“政治犯个个罪大恶极,如果经过了审判,最好就地解决,一个不留。但现在没有审判就处决,会给当地百姓留下话柄,同时由陆路押解又非常困难,我看放了算了,以体现委员长和刘总司令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爱民如子的气度风范!还有——”

“还有什么?”刘占理追问。

“你想一想啊,此事本该李司令亲自处理,他自己不办交给你一个师长,难道仅仅是因为关押犯人的监狱在你的防区内?我看不全是,他这是把烫手山芋扔给你啊,李司令老谋深算啊!占理,你是我的老同学,你也得替自己考虑考虑!”

刘占理觉得李婉丽说的话颇有道理。他最后听从李婉丽的劝告,偷偷放了八十名政治犯。

“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从11月6日开始,海州失去往日的宁静,全城陷入一片恐慌,犹如世界末日的到来。

海州到徐州的公路上,军车、牛马车、手推车和不计其数的军人与学生、商民混杂在一起,密密麻麻,肩摩毂击绵延几十公里。由于缺少食宿,昼夜行军,外加一路上流传着共军部队追赶过来的消息,因受伤和累饿倒在路旁者不计其数……

逃亡人群中的每个人都盼望着尽早抵达徐州,可是在战乱的时候,两百多公里外的徐州竟是如此遥远,遥远得仿佛他们终其一生也无法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