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方城大概(第3/4页)

在这个年代,各国基本上只在与他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才会设郡,派一名郡守负责军政,而郡内的民政、军事,通通由这位郡守负责——蒙仲兼掌方城、叶邑、舞阳三地,其实手中权力更像是郡守,而非区区一名县令,只不过叶邑、舞阳两地是他的封邑,不算在魏国派他驻守的城邑内,因此才被魏王任为县令而已。

正因为兼掌三座城邑,因此蒙仲有养活一支魏武卒的资本,这让郑奭、蔡午二人着实非常羡慕。

毕竟,能统率一支听命于自己的魏武卒,这恐怕是魏国国内许多将领的毕生的希望了。

正当蒙仲一边与郑奭、蔡午二人交流,一边巡视士卒的操练情况时,忽然有士卒过来禀报:“启禀方城令,叶邑司马乐续求见。”

“乐续?”

蒙仲愣了愣,当即便吩咐士卒将乐续带来。

片刻后,乐续便带着屈原、庄辛二人来到了这边,与蒙仲相互见礼。

在见礼时,屈原解释道:“在下的旧日同僚庄辛昨日来到叶邑看望在下,希望见方城令一面,是故劳烦乐司马代为引荐。”

蒙仲恍然大悟,立刻召来正在训练新卒的武婴、魏续二人,让他二人继续带着郑奭、蔡午到四周参观,而他则带着屈原与庄辛,将他们请到了方城内的县府。

来到城内县府,命人送上茶水,蒙仲不失礼貌的打量着庄辛。

而此时,庄辛亦在打量着蒙仲,见蒙仲言行举止温文尔雅,他心中着实感到意外。

他笑着说道:“在下曾听说,方城令乃是在伊阙之战时击败了秦军的猛将,在下原以为会是何等勇猛,却不曾想,竟是这般儒雅……”

听闻此言,蒙仲微微一笑,毕竟类似的话他已经听过太多太多。

的确,只要他脱下甲胄、穿上长袍,大多数人都会误以为他是一名士儒子弟,很少有人能看穿,他其实是一名带兵打仗的将领。

主要还是气质的问题,蒙仲作为道名儒三家弟子,确实有种一般将领不具备的儒雅气质。

“庄大夫过誉了,在下当时也只是一时侥幸而已。”

“诶。方城令这么说就太过谦了……昨日在下与屈大夫一席夜谈,屈大夫可是对方城令极为推崇啊……”

“哦?”蒙仲有些惊讶地转头看向屈原。

屈原微微一笑,也不否认,轻轻点了点头。

确实,他对蒙仲有着极大的好感,毕竟是蒙仲指点了他该如何拯救楚国。

可能是见蒙仲对自己仍有些疏远,庄辛玩笑说道:“在下听说,方城令乃是庄夫子的高足,在下也姓庄,难道还不足以让方城令对在下稍微亲近一些么?”

听到这话,蒙仲亦忍不住笑了起来。

事实上嘛,虽说庄周与庄辛都姓庄,但庄周乃是「宋庄公子冯」的后人,而庄辛乃是「楚庄王熊旅」的后人,二人都是以各自先祖的谥号为姓,但根本不是出自同一支。

但尽管如此,蒙仲还是对与他老师庄子一个姓氏的庄辛抱有很大好感,因此在听了庄辛的话后,他一边笑,一边连连点头称是。

就这样,堂屋内的气氛顿时更为融洽,庄辛也终于能够提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

他问蒙仲道:“方城令,我昨日前赴叶邑时,曾看到方城这边正在建造营寨,我稍微打探了一下,便听说魏国又调来了两支军队……”

蒙仲闻言转头看向屈原,在他看来,这件事屈原应该是知情的。

似乎是注意到了蒙仲的举动,庄辛笑着说道:“方城令不必惊疑,此事屈大夫已告知在下,是方城令邀请了许地、郾城两地的驻军司马,一同率军前来方城,在下只是想问,方城令召来两支魏军,是否是为了与秦军作战?”

听闻此言,蒙仲又看了一眼屈原,见后者微微摇了摇头,便知这是庄辛自己的疑问。

想了想,他如实说道:“于我而言,我尚未收到魏王的任何命令,不敢擅自与秦军作战;而于我方城、叶邑而言,庄大夫也知道,春耕在即,在下当务之急是率领当地军民耕种,而非是与秦军作战……”

庄辛正色说道:“昨日屈大夫曾告诉在下,言韩国有意出面调停,但魏国却态度暧昧,在下私底认为,这可能是魏国希望我楚国与秦国战得两败俱伤。然在下以为,此事从长远考虑,于魏国其实并无利益……秦国如今已成为魏韩楚三国的心腹大患,我认为三国当精诚合作,联合抗击秦国。”

蒙仲笑了笑,说道:“这一番话,庄大夫应该对魏王以及田文去讲,在下只是方城一地县令,没有资格介入邦交大事。”

“但方城令有能力击败这股秦军不是么?”庄辛正色说道:“那秦将白起,只是方城令的手下败将,倘若方城令愿意给予援手,与我国的昭雎一同夹击秦军,或就能大举击败秦军……”